秋阳穿过大同古城的梧桐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沿着鼓楼东西街向北踱步,转过一处朱漆照壁,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便跃入眼帘——飞檐上蹲踞的嘲风兽凝视远方,青灰色砖墙爬满岁月的苔痕,这便是大同古城中轴线上“四大名楼”之一的太平楼。2025年中秋假期,太平楼单日客流量突破8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0%,“登太平楼,览古城韵”正成为大同文旅的新IP。
“古城活坐标”:600年风雨中的太平记忆太平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作为大同府城的“中心地标”,它与鼓楼、钟楼、城隍庙共同构成古城的“中轴线四极”,见证了明清两代“九边重镇”的繁华与变迁。
“太平楼的‘太平’二字,暗含古人对‘政通人和’的祈愿。”大同市古建研究所研究员吴明远介绍,现存建筑为2019年修缮后的风貌,保留了明代楼阁的核心特征:台基高8米,楼体通高23米,三层歇山顶屋檐层层叠起,檐角悬挂的108枚铜铃随清风轻响;一二层为砖石结构,墙面嵌有“太平楼”青石匾额(楷书,字径1.2米),二层外檐施以“一斗三升”斗拱,三层则改为更轻盈的“如意斗拱”,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增添了装饰美感。
“修缮时,我们在楼基下发现了明代础石和砖雕残件。”吴明远指着楼前展示的文物说,“这些莲花纹础石、卷草纹砖雕,印证了《大同府志》中‘楼高三层,上覆琉璃,下砌石台’的记载。如今,它们被嵌入楼体的展示区,游客一抬头就能触摸到历史。”

登太平楼,是打开大同古城的“最佳视角”。
拾级而上,一层砖墙上的砖雕“百寿图”引人驻足——100个形态各异的“寿”字,或篆或隶,嵌于墙缝之间,寓意“江山永固,百姓安康”;二层檐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砖雕壁画虽已褪色,却仍能看出明代工匠的细腻笔触;三层凭栏远眺,整座大同古城尽收眼底:北边的华严寺大雄宝殿金瓦流光,南边的善化寺飞檐与太平楼遥相呼应,东城墙外的护城河泛起粼粼波光,西边的大同古城墙遗址公园里,孩子们正追着风筝奔跑。
“最妙的是清晨登楼。”大同文旅局工作人员李雪推荐,“5点半左右,第一缕阳光会掠过鼓楼,洒在太平楼的飞檐上,这时候楼影斜长,与古城墙的影子交织成一幅‘水墨长卷’。去年有位摄影爱好者在这儿拍了组照片,还拿了全国古建摄影奖。”
除了视觉享受,太平楼内还藏着“文化彩蛋”:一层设有“古城记忆展”,通过老照片、旧地图还原1900年、1950年、2000年三个时间节点的大同城貌;二层是“古建小课堂”,游客可通过AR技术“拆解”太平楼的斗拱结构,甚至“回到”明代,看工匠们如何搬运巨石、搭建楼阁;三层则是“观景茶座”,提供大同白毫银针、恒山黄芪茶等本地茶饮,边品茶边看古城车水马龙,别有意趣。

太平楼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高”,更在于“近”——它从未远离过市井烟火,反而因融入生活而更具生命力。
楼前的“太平街”,是大同古城最具烟火气的老街之一。全长300米的街道两侧,聚集着20余家老字号:
“德顺昌烧麦馆”:现蒸的百花烧麦皮薄如纸,羊肉馅多汁不膻,配一碗咸奶茶,是本地人早餐的“黄金组合”;
“福兴斋铜器铺”:三代传承的铜器匠人张师傅,正用小锤敲制铜壶,壶身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闪着暖光;
“老城墙茶摊”:支着蓝布篷的茶摊前,70岁的王奶奶一边煮着红枣枸杞茶,一边给游客讲太平楼的“老故事”——“从前楼里供着关帝像,每逢初一十五,香火能续到半夜。”
到了夜晚,太平楼的文化属性被进一步激活:每周五、六晚,“古城夜集”会在楼前广场举行,非遗艺人现场表演广灵剪纸、大同数来宝;中秋、元宵等节日,楼体会被灯光点亮,与鼓楼、城墙形成“三楼映月”的景观,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网红地标”。“上周末带女朋友来,她在夜市买了剪纸,又去茶摊喝了茶,最后站在太平楼上拍了张剪影,说‘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来自西安的游客陈阳笑着说。

太平楼的价值,需放在大同古城的整体脉络中体验。以下三条路线,助你深度感受“楼·城·人”的共生之美:
“中轴线文化线”(半日):太平楼→鼓楼(登楼看更鼓表演)→善化寺(辽金寺院,看“五龙壁”照壁)→华严寺(辽金巨刹,大雄宝殿与薄伽教藏殿必看);
“市井烟火线”(一日):太平楼早茶(德顺昌烧麦)→太平街逛非遗工坊(铜器/剪纸体验)→鼓楼西街午餐(凯鸽酒楼过油肉)→东城墙骑行(租自行车环城墙,俯瞰古城全景)→夜游太平楼(夜市+灯光秀);
“古今对话线”(两日):Day1:太平楼→大同博物馆(了解北魏历史)→云冈石窟(下午,看悬塑与石雕);Day2:大同古城墙徒步(北线,看“边墙五堡”遗址)→得胜堡(明代边贸古镇,住“长城人家”民宿)→返程前再到太平楼喝杯茶,回味古城时光。
实用贴士:解锁太平楼的“正确打开方式”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大同市内乘3路、快速旅游604线至“鼓楼”站,步行5分钟即达;
自驾:导航“大同古城太平楼停车场”(收费,5元/小时,车位有限,建议早到);
骑行:古城内可租共享自行车(2元/30分钟),沿城墙绿道骑行至太平楼,沿途风景优美。
门票与开放时间:
免费开放(内部展览区需登记);
开放时间:全天(夜场灯光18:30-22:00);
登楼提醒:木质楼梯较陡,建议穿舒适运动鞋;三层观景台无护栏,拍照时注意安全。
最佳游览时段:
文化体验: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适合登楼观景;
烟火打卡:傍晚17:00-20:00,可同时感受夕阳下的古城与夜市的烟火气。
住宿推荐:
古风之选:古城内“大同金地豪生大酒店”(步行至太平楼10分钟,明清风格院落);
特色民宿:“太平街里院”(老宅改造,保留砖雕照壁,主人会做地道大同菜);
高端度假:云冈大酒店(毗邻云冈石窟,适合家庭游,含景区接驳服务)。
结语:太平楼,一座“会呼吸”的古城之心从明代的“太平”祈愿,到今日的“烟火”升腾;从工匠的斧凿声,到游客的欢笑声——太平楼用600年的时光证明:真正的历史地标,从不是孤立的“文物标本”,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客厅”。
正如一位在大同生活了50年的老居民所说:“小时候,我在太平楼下玩弹珠;长大后,我在楼前的茶摊听爷爷讲古;现在,我带着孙子登楼看古城。这楼啊,看着我们从孩童变成老人,也看着大同从‘煤都’变成‘古都’。”
2025年的秋天,不妨把脚步放慢些,去太平楼赴一场“古今之约”——在这里,你既能触摸600年前的砖雕,也能听见当下的市井,这或许就是旅行最温暖的意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