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至今无人破解,你知道几个?

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有多牛?看看谋略就知道了。西方人打仗爱搞偷袭、玩暗杀,说白了就是靠阴谋取胜,可咱们中华文明更偏爱阳谋——

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有多牛?看看谋略就知道了。西方人打仗爱搞偷袭、玩暗杀,说白了就是靠阴谋取胜,可咱们中华文明更偏爱阳谋——明明白白告诉你“我要算计你”,你却只能眼睁睁往里跳,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这难道不是实力碾压级的智慧吗?《孙子兵法》里说“以正合,以奇胜”,阴谋是“奇”,撑死了算锦上添花;阳谋才是“正”,靠的是对人心、局势的精准拿捏,根本无从破解。中国历史上的阳谋一抓一大把,但最出名的这四个,简直把“明人不做暗事,暗事专坑明人”玩到了极致,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它们的门道。

先说说最会“挑拨离间”的阳谋——二桃杀三士。这事儿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景公手下有三个猛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力能扛鼎,打仗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跟闹着玩似的,为齐国立下的功劳能堆成山。可问题也来了,这三人没读过多少书,仗着功劳大,在朝堂上走路都横着走,谁都不放在眼里,连相国晏婴都敢怠慢。齐景公看着头疼:这仨人就像三把没柄的斧头,好用是好用,可哪天要是砍向自己,谁能拦得住?

晏婴看出了国君的心思,没费一兵一卒,就用两个桃子解决了问题。他给齐景公出主意,设宴招待三位壮士,席间端上两个号称“仙山所产”的桃子,说要赏给功劳最大的两个人。你说这招损不损?明摆着是挑事,可三个争强好胜的壮汉还真就上套了。公孙接先开口,说自己曾空手打死猛虎,保国君安全,功劳最大,拿起一个桃子就啃;田开疆紧跟着说自己率军大败敌国,拓土千里,也拿起一个桃子吃了起来。轮到古冶子,他气得拍桌子:“我陪国君渡河时,一头巨龟把马拖下水,我潜入水底搏斗,斩下龟首救了国君,你们的功劳能比吗?”

公孙接和田开疆一听,脸都红了——论勇猛他们不输,可论忠勇和凶险,确实比不上古冶子。古代侠客最讲脸面,俩人觉得自己贪功吃桃,实在没脸见人,当场就拔剑自刎了。古冶子看着地上的尸体,瞬间懵了:自己只是想争个公道,怎么就逼死了兄弟?他越想越惭愧,觉得自己不仁不义,也跟着抹了脖子。齐景公原本只是想敲打一下三人,没想到把事情闹大了,只能对着晏婴苦笑。这阳谋的厉害之处就在这:它不搞暗杀,不玩陷害,就抓住了人的攀比心——哪怕是忠义之士,也架不住“比功劳”的诱惑,你说这招怎么防?除非你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人,可真有几个人能做到?

再说说被玩了上千年的阳谋——挟天子以令不臣。一提到这招,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曹操,可这招并非他首创,只是被他玩到了巅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们拥兵自重,谁都想当老大。曹操一开始实力平平,比袁绍、袁术差远了,可他偏偏走了一步妙棋: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许昌。从这以后,曹操不管做什么都师出有名——打袁绍,是“奉天子诏讨逆”;收荆州,是“承圣旨安民心”。

全天下都知道汉献帝是个傀儡,圣旨都是曹操写的,可架不住皇帝在他手里啊!人家拿着皇帝的玉玺盖章,你敢说这是假的?说出来也没人信。袁绍就吃过这亏,他原本有机会先接到汉献帝,可他觉得皇帝是个累赘,愣是给错过了。等曹操用皇帝的名义下令让他出兵时,他要么抗旨不遵,落下“叛臣”的骂名;要么出兵,帮曹操打天下,怎么选都吃亏。后来的董卓、司马昭,甚至到了五代十国,还有人学着这招挟制皇帝。这阳谋的无解之处就在于“名正言顺”,只要手里攥着“正统”的招牌,哪怕实力不是最强的,也能占据道德高地,你说气人不气人?

接下来这个阳谋,把“怎么选都是输”玩到了极致——围魏救赵。这是孙膑写给庞涓的“死亡通知书”,俩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原本是师兄弟,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设计把他的膝盖骨挖了,让他成了残废。后来孙膑逃到齐国,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军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被围,急得向齐国求援。田忌原本想直接率军去邯郸解围,孙膑却拦着他:“你带这点兵去,不是给庞涓送人头吗?”

孙膑的主意绝了:咱们不打邯郸,直接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大梁是魏国的心脏,国君和大臣都在这儿,庞涓要是不回救,大梁丢了,他就是魏国的罪人;要是回救,邯郸之围自然就解了。你说庞涓难不难?他接到消息后,气得差点吐血,可只能下令急行军回救大梁。更狠的是,孙膑早就料到庞涓会走桂陵这条小道,提前在那儿设下埋伏,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这阳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攻其所必救”,抓住了对手的要害,不管对方怎么应对,都在你的算计之中,简直是降维打击。

最后这个,堪称“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汉武帝用这招,兵不血刃就解决了诸侯王的威胁,比他爷爷汉景帝用武力削藩高明多了。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了一堆刘姓诸侯王,一开始大家是亲戚,还能互相帮衬,可过了几代人,血缘关系淡了,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了朝廷的隐患。汉景帝试过削藩,结果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差点把江山都丢了。

汉武帝继位后,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以前诸侯王的封地只能传给嫡长子,其他儿子啥也得不到;现在不一样了,封地要分成好几份,嫡长子分得多点,其他儿子也能分到土地当列侯。这招一出来,诸侯王们懵了,可他们的儿子们却乐疯了——以前只能看着大哥继承一切,现在自己也能有封地,谁不支持?诸侯王要是反对,就等于跟自己所有的儿子作对;要是不反对,封地就会一代比一代小,用不了几代,诸侯王就成了没权没势的富家翁。

最妙的是,所有人都知道汉武帝想削弱诸侯王,可就是没法反抗。嫡长子想反对,架不住兄弟们的压力;诸侯王想反抗,儿子们第一个不答应。就这么着,汉武帝没动一兵一卒,就把威胁皇权的大问题解决了。后来建文帝削藩,要是学着用推恩令,也不至于被朱棣推翻,落得个下落不明的下场。这阳谋的精髓就在这儿:用利益分化对手,让他们从内部瓦解,你说这智慧是不是绝了?

这四大阳谋之所以至今无解,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抓住了人性和局势的本质。二桃杀三士利用了人的攀比心,挟天子以令不臣利用了正统观念,围魏救赵利用了局势要害,推恩令利用了利益纠葛。它们不搞阴谋诡计,全靠光明正大的算计,你明明知道是坑,却因为自身的弱点不得不跳。这或许就是老祖宗智慧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靠欺骗取胜,而是靠对人心的精准洞察,让对手无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