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仅仅只有高中学历的人,靠着伪造虚假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居然入职江苏某大学2年多并成为了首席科学家和博导,看来是把他当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近日该校一纸通报撕开了“教授”郭某的面具,认定其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解除聘用合同并报案,此人是如何成功的,别人又是如何认可了他的成功?或许他不应该“研究”高深的材料学,而是“教授”什么叫成功学。

郭某当教授时的光环是极其耀眼的,高考状元,赴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留学及从事研究,如果再利用闲暇时光轻轻松松拿个如百晓生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在职文凭,不但含量金更高,更是一把万能钥匙,那就显得更完美了,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洪堡学者”等头衔更加让人不敢仰视。

170多篇的SCI论文,68项国际专利,学术专著3篇,还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3),《位错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等课程更是信手拈来。这种光芒四射的牛人大咖放在蓝星上任何地方都是极为抢手的人才,早一刻得之我幸,迟一秒失之千里,可不曾想此人居然是个水货,最高学历仅为高中。

郭某所有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均存在伪造,所谓的获奖更是同名不同人,称其学术严重不端实在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网传其年薪达到了140万,安家费300万及500万科研经费如果确有其事的话,这位顶着首席科学家和博导光环的郭某无疑实施了一场成功的诈骗,如何成功的,有没有他人助其成功还得好好琢磨,高中生能混到这份上,确实有辱斯文,不但让斯文扫了地,恐怕连渣都没剩下。

郭某曾经带过的唯一博士生林某称,他在入学第二月便产生了怀疑,“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骗子加神棍”,称此人聊起专业时,一点都显露不出博导的水平,“就比如两个人聊电动自行车,专业的人肯定会分析它的性能,电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谈及它的颜色,描述它的外观,最终林某在“我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发现问题,难道其他人都发现不了吗?”的质疑中无奈退学,郭某出事后,受伤最深的林某得到的却是他人称其明智的表扬。

网传有学生发现此人是水货而举报,也有称是在参评院士的过程中被扒下了面具,其实郭某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及获得的各种称号荣誉,只要认真查询便可知真假,可为何能一路畅通成功入职大学,还成为了首席科学家和博导,迷雾确实显得重重。成功的路千万条,郭某的路最出彩,大大小小的老虎打得精彩,捉得愉快,成绩也很斐然,可又有谁为养虎为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