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未接电话,一个半小时的苦等,换来的不是歉意,而是一个行政拘留三日和3465元的赔偿判决。这起发生在车库门口的冲突,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景,是你你选择忍气吞声还是痛快的给他一巴掌。

今年6月8日晚上,李女士的车库门像一张沉默的嘴,被一辆车死死堵住。她拨出的每一个电话,就像石沉大海;通过交警联系,依然杳无音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等待从耐心熬成了焦虑,从焦虑熬成了愤怒。
当一个半小时后,堵车库门的车主姗姗来迟,且拒绝为自己的堵门行为道歉时,一记耳光心让人旷神怡——它不只是李女士的手掌,更是所有被无礼对待、被逼到绝境的人心中共同挥出的愤怒。

可是,法律的天平有自己的刻度。打人就是打人,无论起因多么令人同情。于是,李女士被拘留三日,还要赔偿3465元。这个判决在法理上无懈可击,却在情感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们不禁要问:当一个半小时的等待、六通无人接听的电话、一个拒绝道歉的表情,在法律的天平上轻如鸿毛时,这个社会的公道该如何安放?

违规停放的车辆堵住的不只是李女士的车库,更是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那根最脆弱的信任纽带。他的拒绝道歉,无异于在这根断裂的纽带上又踩了一脚。
李女士打他的耳光错了,我们都懂。但为什么,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某个角落会泛起一丝不该有的痛快?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曾是被堵在车库里的李女士——在银行排着看不见头的队伍,在客服电话里听着无尽的等待音乐,在被无礼对待后却只能咬牙咽下那口气。

法律教会我们要克制,但生活教会我们:有些委屈,真的很难咽下。
这起3465元的赔偿案,买的不是教训,而是一道无解的考题:当文明社会的规则遭遇不文明的行为,我们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么办?
那一记耳光落下时,打中的不只是车主的脸,更是叩问着我们每个人:如果那天晚上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能保证,在那一个半小时的等待后,还能保持优雅的微笑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