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7岁作诗,他未成年之前写的四首诗词,已然凸显大家风范

历史轮 2024-05-01 11:40:38

很多人都知道,骆宾王在7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由于此诗,骆宾王才气外露,被人称呼为神童。但其实,作为文学大家的毛主席,在7岁的时候,也已经才气初显,也写了一首诗。

我想,很多网友对于毛主席在成年以后所写的诗词,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忆秦娥-娄山关》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等太多太多诗词名句,大家耳熟能详。但毛主席未成年之前写的诗词,大家可能见得不多。

我们要知道,毛主席在19岁刚好成年的年纪,就写了一篇惊世之作《商鞅徙木立信论》,毛主席的老师柳潜先生看完这篇文后,这么评价毛主席:“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作为伟大之器的毛主席,不可能突然神来之笔,在小时候,毛主席就已经有了积累,并且显露在文学方面的峥嵘头角。

本文就来浅议下毛主席在未成年之前写的四首诗词,这几首诗应该比较少人读到,但确实是毛主席诗词的源头本真之作。

一、毛主席7岁的诗词,童真但初具诗词技艺

《童谣·狮子眼鼓鼓》

狮子眼鼓鼓,

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

肉放烂些煮。

这是迄今查到的毛主席最早的诗作。这首儿诗充满了毛主席孩童时代天真烂漫的快乐之心,也显露了毛主席的灵气和才气。更为难得的是,诗词还有韵脚,第一三四句都压同一个韵脚,还运用了复句、叠字、谐音、对偶等诗词形式,说明毛主席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定的诗词技艺。整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把“擦菜子煮豆腐”这道湖南名菜也算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

二、毛主席在13岁时写的诗词,初显志气

《五言·井赞》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的志气,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种霸气的最初来源。

13岁的毛主席也和普通少年一样,非常好玩,十分好动,有一次,违反校规,老师为惩罚他,出题作诗“赞井”,毛泽东沿井转两圈,口吟这首诗。

此时的毛主席,诗词技艺相比7岁的时候,有大幅见长了。《尚书》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果说毛主席在7岁的时候,只能做到“声依永,律和声”,那么13岁的毛主席已经做到了“诗言志,歌永言”,诗词达到了形式和意蕴的统一了,明确表达了少年毛主席在志气方面不做井底之小鱼的取向,不愿意“只喝井里水”,做一条“永远养不长”的小鱼。

三、毛主席在16岁写的诗词,志向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如果说13岁的毛主席,他写的诗词还处于说一说的阶段;16岁的毛主席,他写的诗词,已经明确将13岁的诗词志向付诸于行动了。

毛主席家里不说大富大贵,温饱小富裕家庭,基本问题不大。他父亲是富农,家里有20多亩地,父亲还做点小生意,钱财进出都要记账,毛主席小时候就一直干会计的活,帮父亲算账。

毛主席他父亲其实和其他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就希望身为老大的毛主席,可以早早继承家业,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度过这一辈子。

于是,在1907年,毛主席的父亲给主席安排了一场父母包办的婚姻,罗一秀嫁给了14岁的毛主席。

这首诗词是毛主席在名义结婚2年后所写,可见,毛主席不愿意跟着父亲按部就班,“也无风雨也无晴”地度过自己一生,而是要“学不成名誓不还。”

四、毛主席在17岁写的诗词,霸气已然生成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有志向,并不等于有霸气,因为霸气需要自身实力的加持,这种霸气的生成,非伟人难以驾驭。

李白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就只是一种空中楼阁的志向,没有霸气的感觉,因为李白根本驾驭不了那种“静胡沙”的场面。

毛主席在17岁的时候,写的这首《咏蛙》就霸气已然生成,诗词非常大气自信,“哪个虫儿敢作声”,还有一年就成年的毛主席非常洒脱大度,自信气质溢于言表,“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已成。

18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去到了省城长沙读书了,从此他在古老的苍茫大地将掀起滔天巨浪,以一己之力“主沉浮”。

2 阅读:47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