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关注偏了!央视报道面条厂造飞机,本意是让大家注意安全

万木桥/文“工厂主营业务是生产面条,因为生产面条的机床与制造飞机的机床能够通用,所以拉了几个人成立了飞机制作工作室,卖面

万木桥/文

“工厂主营业务是生产面条,因为生产面条的机床与制造飞机的机床能够通用,所以拉了几个人成立了飞机制作工作室,卖面条的同时做起了定制飞机的生意。”在山东邹平魏桥镇的“生产车间”里,央视记者看到一大堆包装整齐的面条旁,三架机身污秽、螺丝生锈的旋翼机静静躺着。

这个看似传奇的跨界故事,掩盖了一个严峻事实:这些飞机没有型号合格证、没有生产许可、没有适航许可、没有所有权备案。而公众对“面条厂造飞机”这一跨界现象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低空经济安全发展的关注。

图源:央视新闻

农田试飞、无照驾驶、生锈螺丝,当一架架“三无”飞机从面条生产车间走向天空,公众关注的却是企业跨界的神奇,进而演变成了一场对中国工业能力的全民狂欢。

错位的关注:面条与飞机,“三无”制造的真正隐患

邹平魏桥镇的场景令人讶异——面条生产车间里,飞机制作成为副业。这里没有洁净的厂房,没有专业的设备,只有一堆堆面条和正在制作中的旋翼飞机。

这则新闻引爆网络,但舆论焦点严重偏离。尤其是这则新闻发表在日本首相借台湾问题挑动中日交锋从民间到联合国全方位升级又拒不认错之后,网友们更是将此新闻背后代表的中国工业能力直接拿来作为说事儿的理由。

网友津津乐道于“一家面条厂居然能造飞机”的跨界传奇,而这个传奇的产生地在山东邹平——这是一个本来就产生了很多传奇的地方。甚至邹平本地企业魏桥集团,就因为其长期雄踞牛仔布生产规模的世界头把交椅而成为传奇,而魏桥集团本身只是邹平县供销社下属企业。

而山东省,也是中国工业集中且发达的一个省,北方经济的老大哥,全国经济排名第四名的存在,一个邹平的面条厂能够制造无人机,极大地满足了大众迷恋于小作坊突破技术壁垒的朴素愿望。

但实际上,大众在传播这则新闻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些飞行器机身的污秽不堪,甚至螺丝都已生锈的细节。对老周坦言“像他们这种小作坊,压根就无法取得民航主管部门的生产经营许可以及合格证”的说法也直接无视,将一个梦想中的中国装进自己的脑海里不断完善,最后得出中国无比强大的结论。

这样的全民狂热,其实是非理性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飞行器的了解是十分欠缺的,而对于驾驶飞行器所需要的技术门槛也是不清楚的,因此尽管全民高潮不断,作为经济领域的观察者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可不能犯糊涂。

低空经济:新兴产业的安全底线不容触碰

在央视的节目中,为证明飞机的可靠性,老周声称做好后会试飞调试,但所谓的试飞场地,实为农田中开辟的道路。更令人担忧的是,试飞的老周竟然连飞行执照都没有。

图源:央视新闻

而从销售上看,这类“三无”飞机的买卖,主要依靠飞行交流群及二手平台,形成隐秘交易链条。一些卖家声称其飞机能飞上3000米,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千米,一批能做二十架。

这看似是民间飞行爱好者的个人行为,实则触及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安全底线。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报告中着重提到的“安全”二字,重如泰山。

正规的无人机厂家制造出了产品,要走向市场,需要经过很多关口,审核一环连着一环,而山东邹平的这个生产飞机的面条厂,可能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质量管理规范的问题,控制问题等等。

尤其是,这些“三无”飞机的存在,与安全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今年9月,四川一男子驾驶“三无”飞机直播时坠亡,上千观众目睹了这一悲剧。要知道,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背后,都是一个个饱含生命的家庭和满含希望的眼神。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飞机进入市场,本身就充满着无数的未知风险,会给更多家庭带来隐患。

然而,这样的惨剧并未震动相关群体,民间“三无”飞机生产销售仍在继续。甚至在电商平台上公然售卖,谁喜欢吃螃蟹,可能就会带来无尽的后悔。

不过从积极角度看,面条厂造飞机本身打破了飞行器制造的神秘感,戳破了飞机生产门槛高的神话。在低空经济火热的当下,民间企业参与航空制造本应是好事,只要合规生产,就应当获得支持。

跨界之界:企业多元化的安全边界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这并非否定所有企业跨界行为。

相反,许多成功的跨界都建立在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技术积累之上。

例如,金现代与福田实业联合建设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该系统整合首页大屏、通知待办、访客管理、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安全考核六大功能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安全培训高效管理。

同样,浙江交通集团下属嵊兴矿业公司创新推出“啄木鸟工作法”,通过领导班子“领航啄”、安全部门“精准啄”、工会组织“群防啄”三线联动,推动公司实现投产以来“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

而海江集团则投入巨资研发智能拆解技术,通过5G远程操作系统,配合AR+AI实景指挥平台,彻底改变了产业生态。该技术已应用于全国上百个大型工业拆解项目,累计减少高危作业人员上万人次。

“海恩法则”早已揭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那些标榜“零事故”的企业,若只把安全挂在嘴边,不去排查隐患、完善管理,“零事故”就如同建在流沙上的城堡,随时会被事故巨浪冲垮。

中冶铜锌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于2020年提出“本质安全、珍爱员工”理念,推动“三大转变”——由关注生命安全向健康安全转变、由事故导向型向基础导向型转变、由运动式抓安全向计划式抓安全转变。

该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系统梳理243个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全面辨识3705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采用12分制考核机制划定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等级。

更值得借鉴的是,中冶铜锌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与当地风俗文化相融合,通过失信公示,以社区权威增强制度公信力。这种“制度柔性化”的策略,既保留了安全生产的底线要求,又以文化适配消解了对抗性。

责任共担: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共同体

面对新兴产业的安全挑战,需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共同体。

嵊兴矿业公司的做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他们发挥“群防啄木鸟”力量,持续健全“群众安全监督网络”,创新开展构建“11N”产业工人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活动,鼓励全员主动发现隐患、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同时,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如“精准啄木鸟”,牵头编制《嵊兴矿业安全手册》,完成四色风险图等专属安全视觉系统设计,实现风险“一眼清”。成功打造“164”智能化矿山管控平台,推进风险识别、预警、整改全流程线上闭环。

中冶铜锌则创新性地将诚信评价与属地化晋升挂钩——选拔当地员工作为安全督导员,赋予其对中外员工的同等监督权。通过属地化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不仅提升了安全诚信制度的可接受性,更通过权力共享激发了当地员工的主体意识,使“安全”从外来规训转化为内生责任。

针对邹平面条厂事件,需要的是赏罚分明的监管智慧。违法行为不应被姑息,已售出的“三无”飞机应当召回排除风险,或者进行安全升级。

我们看到,在央视报道出来以后,当地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出动,查处违法生产。其实对这样的企业,不仅仅应当严格执法,对未经批准销售出去的,要进行严格排查,如果出问题则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而地方政府在依法处罚的同时,若企业愿意将飞机制造业务规范化,向一个正规的飞行器企业靠拢,建立合规的生产体系,那倒也是一件好事,相信当地政府也会提供支持,协助评定为高新企业并按规定给予补助。

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已有成功先例。海江集团“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这笔被内部称为“科技军费”的投入,不仅支撑起了智能机器人等核心装备的迭代,更催生出独特的创新生态。

我们面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而不是进步的绊脚石。邹平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曝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但比处理个案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责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