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真正目的不是越南?40年后再看,不得不佩服邓公雄才伟略

文史风云 2024-05-18 22:31:02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3月19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我国在这场战争之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打击了越南的侵略野心,为国家换来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角,自然是中国和越南这两个交战国。

然而,多年之后,回头再看这场战争,许多人指出,我国的根本目的并非越南。

见利忘义

在战争背后,邓公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那么,除去越南之外,我国还有什么更大的目标吗?

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国家——苏联。

在这场战争中,表面上来看苏联并未参战,但事实上,战争背后,处处都有着苏联的影子。

最初,中国、苏联、越南三个国家之间,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是更为紧密的。

毕竟,两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也都有着反抗侵略殖民的血泪史。

在越南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之中,中国曾经不遗余力的为越南提供帮助。

因此,50年代,两国还是亲密战友的关系,从官方到民间,都展现出了最大的友好。

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当时的越南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依赖。

在当时全世界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两国之间互相合作,友好往来,是最能实现双赢的办法。

可是,让中国人民想不到的是,越南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卖朋友。

随着越南战争进入尾声,独立的日子越来越近,越南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虽然,过去他们一直和中国紧密合作,但越南政府之中,以黎笋为代表的领导人群体,对中国并不是完全的信任。

相反,他们还将中国视为自己在亚洲的最大对手。

越南当时虽然弱小,却做着称霸的美梦。

而想要称霸,就需要扩张、需要染指中国的领土。

越南天真的认为,只要击倒中国,自己就能够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

而越南的心思,被勃列日涅夫洞悉,他看到了越南身上的利用价值。

勃列日涅夫

自1964年开始,勃列日涅夫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也正是苏联这突然的慷慨,让越南的立场产生了动摇。

在越南看来,中国贫弱,而苏联强大,依附苏联好处,要远远大于中国。

勃列日涅夫趁机提出了谈判条件,他希望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后,越南能够把两个港口的使用权交给苏联,由苏联在此驻军。

当然,作为交换,苏联军队会对越南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还会提高对越南的援助数额。

而就在同一时期,黎笋也曾携越南代表团访问中国。

黎笋

可此时,黎笋的心态早已经起了变化,面对中国慷慨无私的帮助,黎笋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进一步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提高对越南的援助数字。

甚至还提出,让中国出兵,帮助越南吞并它周边的两个国家,老挝和柬埔寨。

这样无理的请求,被中国果断拒绝。

而黎笋怀恨在心,也决心彻底地倒向苏联。

阴谋诡计

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之后不久,越南突然又对中国提出了领土方面的诉求。

要求把中国海域之内的几个岛屿划给越南,这简直是明晃晃的侵略行为。

在被中国拒绝之后,黎笋转头竟然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倒打一耙,说中国侵犯了越南的领土。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了苏联的推波助澜。

我方当时很重视和越南的外交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对越南永远采取退让的态度。

1975年,毛主席和邓公便一致认为,应该削减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因为,越南现在想扩张的心思太明显了,如果我们继续慷慨解囊的话,那就等于是在帮助越南侵略他国。

苏联却不管这些道德底线,为了打击中国,苏联对当时的越南,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这也让越南人越来越膨胀。

越南丝毫没有正视中国的实力,认为自己依靠苏联,已经足以和中国比肩了。

所以,他们也越来越想要通过战争,正面的侵略中国,来实现他们对亚洲扩张的野心。

而苏联忙里忙外,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终于引得越南和中国反目成仇,自然背后也有巨大的阴谋。

越南想扩张,但苏联比越南更想扩张。

自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个大国为了坐稳霸主的宝座,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也正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引得地区之间摩擦不断。

在欧洲,双方都已经扩张到了极限,所以,他们又都把目光投向了亚洲。

美国当初侵略越南,也是为了向亚洲扩张的目的。

只不过,美国没料到,越南战争是个泥潭,美国耗费了大量兵力,最后却只能灰溜溜的败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对苏联来说,却是喜事一桩,趁着这个机会,苏联迅速的把手伸到了越南的内部,一步步的控制以黎笋为首的越南政府。

在越南政府把自己的港口都交予苏联之后,苏联的兵锋便可以直指太平洋,进攻美国的军事基地,这等于在美国的头上悬了一把刀子。

苏联方面认为,以越南为中心,苏联的影响力可以辐射到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只要用兵得当,迟早能够把美国逼回美洲老家。

说到底,越南只不过是苏联庞大计划之中的一枚棋子。

只不过,苏联的扩张战略,却遇上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中国。

无论越南再怎样志得意满,实力也是不会骗人的。

中国始终是亚洲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也就意味着,只要中国存在,苏联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控制亚洲的愿望。

因此,在初期,苏联同样想对中国政府实行控制,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傀儡。

但是,中国希望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所以,无视了苏联的糖衣炮弹。

这也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恶化。

到最后,恼羞成怒的苏联,决心直接让中国崩溃,通过扶持越南等亚洲小国,来对抗和牵制中国,消耗中国的实力。

大战前夕

苏联挑唆越南一次次侵犯中国领土,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只要中国国内动荡,便无暇顾及苏联的扩张。

苏联自身也开始在边境线上磨刀霍霍,不断的和中国产生摩擦。

甚至,他们想要借助越南,直接从海陆空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封锁。

中国陷入了至暗时刻,苏联的影响力在世界上不可小觑,中苏关系的恶化,使得中国在外交上险些陷入孤立的状态。

何况,苏联与中国的距离并不遥远,如果苏联想动手的话,大战一触即发。

以中国当时的国力,一旦开战,就会带来巨大的损耗,更会使中国错过最好的发展机会。

当然,苏联并不会冲动开战,因为,发动战争,同样要承受后果。

就算苏联当时的国力胜于中国,他们也并不愿意承受太多的代价。

所以,他们继续推越南出来挡刀,越南在边界线上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代表了苏联的意志。

到了1978年,中越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此时,邓公认为,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了。

可许多人对开战持有反对意见,原因还是在于越南背后的苏联。

如果中国主动对越南发起攻击的话,苏联大概率站在越南一边,甚至有可能亲自下场帮忙。

到那时,中国要面临的就是两个国家的夹击,只怕胜算渺茫。

但邓公却坚持开战的意见,邓公经分析之后认为,我国的军事实力是远胜于越南的。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大大削弱越南的实力,让他们失去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为我国解决一个后顾之忧。

至于苏联的问题,邓公觉得并没有那么绝望。

苏联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未必会为了一个棋子大动干戈。

何况,我们在世界上还有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美国。

1978年,苏联虽然和我国保持着僵化的关系,但是我们和美国之间却逐渐破冰。

来自苏联的威胁,让中美两个曾经的敌人站在了一起。

为了让即将到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万无一失,邓公决心在中美建交后,立刻出访美国。

邓公来到美国之后,得到了美国总统卡特的热情欢迎。

邓公当时明确的告诉卡特,我们有可能与越南开战,并坚决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老挝的行为。

希望美国能在这场战争之中,秉持人道主义,给予适当的支持。

出于种种原因,卡特并没有对中越之间的战争做出明确的答复。

但他还是表示,无论美国、苏联,中国还是越南,都是联合国的成员,理论上,联合国成员之间,不应侵犯对方的领土。

这句话,便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回到国内之后,邓公便很快做出了开战的决定。

意义非凡

这是完全出乎越南和苏联意料的。

解放军行动极快,一路过关斩将,短时间内便杀到了越南的首都附近。

而越南则节节溃败,在战场上没有占据丝毫的优势。

许多政府官员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逃往国外。

越南为自己的此前的无理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所谓的大国之梦,被这场战争彻底击碎了。

而此后,他们也不会再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而此刻,苏联则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沉默。

事实上,此前苏联和越南之间签署的协议之中规定,若越南受到侵略,苏联应当出手相助。

但此刻,苏联却将道义抛诸脑后。

因为,此前美国已经表了态,希望各国在战争之中保持公正的态度,反对侵略行为。

而越南此前对柬埔寨和老挝,已经有了侵略行为,违背了国际法则。

所以,苏联如果此时公然相助的话,那就等于公开的撕毁国际条约,把自己置于全世界的对立面。

精打细算的苏联,绝不会让自己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更何况,随着中美关系越来越近,苏联很担心,如果自己出手的话,美国也会下场。

到时候,又是一次世界大战。

虽然,越南已经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不过对苏联而言,当然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最为重要。

话说回来,苏联也不算什么都没做。

在中越开战之后,苏联立刻派出了自己的舰队,前往中国南海附近巡视。

另外,从3月12日开始,苏联又往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不断地释放战争威胁。

勃列日涅夫还专门给美国政府写了信,希望美国政府不要插手此事。

当然,这封信并没有得到美国明确的答复。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苏联总有一天控制不住,帮助越南。

但邓公却稳如泰山,他已经看穿了苏联的伎俩。

表面上耀武扬威的苏联,其实内心也极度的惧怕战争,所以,他们出手的可能性极低。

正因如此,中国才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彻底的击垮越南。

越南崩溃,就会失去利用价值,苏联和越南之间的合作关系就会岌岌可危。

如此一来,越南没有能力再侵犯我国,而同时,苏联也失去了一个威胁亚洲的机会。

一场战争,可以解决两个国家的威胁。

而且,苏联这次出于压力不帮助越南,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此战之后,任何国家想要与苏联结盟,想起越南的例子,恐怕都会反复思量。

苏联一手构建的大国霸权,会受到剧烈的冲击。

我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打破苏联的外交封锁,和欧美等国家的关系再上一个台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所以,对越自卫反击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表面的胜利,更是换来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机遇,这也是邓公对此战如此坚决的原因。

身为新中国的领导人,邓公早已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用超前的眼光,为后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沈志华《冷战与中苏关系》

郭明《中越关系演变40年》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3 阅读:600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