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多点突破、全面跃升,交出了一份惠及亿万人民、彰显中国特色的亮眼答卷,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筑牢了坚实根基。

这份答卷,书写在普惠公平的教育生态中。从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到义务教育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了每个角落。学前一年免费政策惠及1200多万儿童,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1.5亿人次学生每年获得资助,“三个全覆盖”的资助体系让无一人因贫失学成为现实。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县中改革持续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份答卷,彰显在服务发展的硬核实力里。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60.8%,“十四五”期间累计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434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斩获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聚焦基础学科突破,20%以上学科专业点动态调整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这份答卷,闪耀在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中。世界规模最大的智慧教育平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智慧平台汇聚830万条数字资源,数字化转型为教育赋能增效。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落地,学位授予打破“唯论文”限制,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深入推进,34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搭建起育人桥梁。1885万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中小学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落地见效,“五育并举”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这份答卷,镌刻在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中。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36个“鲁班工坊”成为中国教育名片,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平台分享中国经验。从“借船出海”到“带船出海”,中国教育既吸收世界先进成果,也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普及到优质,从公平到创新,我国教育发展的亮眼答卷,是亿万教育工作者的匠心耕耘,是制度优势的生动彰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教育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续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