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谱新篇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志丹县

延安发布 2024-05-07 16:27:07

举目四望,这里曾经是漫山黄土、植被稀少的面貌。现在却是连绵的沟壑绿意盎然,像披上了一张巨大的绿毯,起伏的山坡上勾勒出一幅优美壮观的高原独特画卷。

5月6日下午,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共延安市委网信办、西部决策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追赶超越谱新篇 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志丹县国家储备林基地。

志丹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完成造林面积总面积63525.30亩,造林可作业面积54679.65亩,总投资50773.00万元,建设类型均为人工林集约栽培,分布在义正镇和永宁镇。其中,义正镇营造国家储备林32823.00亩,可作业面积28181.70亩;永宁镇营造国家储备林面积30702.30亩,可作业面积26497.95亩。

志丹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是志丹县委、县政府抢抓陕西省林业局定点帮扶机遇,保障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招商引资的国家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也是探索“双储林”基地建设和林业碳汇开发利用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有益尝试。

基地建设造林用地采用林地产权由村集体流转给项目公司30年,分期付清流转费,流转期间保证村集体产权不变,土地使用权和林权归项目公司所有。

志丹县林农投资公司董事长牛怀富说:“志丹县国家储备林基地永宁镇韩桐示范点总面积1万亩,距县城39公里,建有彩门三座和种质资源圃一处,布设林下经济1500亩,设计有芍药、金银花、苜蓿、地椒等,并适当发展林禽养殖。我们通过抹黄涂绿、点绿成金的建设举措,全力打造国家储备林陕北样板、延安路径、志丹模式,从而成为国家储备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实验基地。”针对陕北地区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的特征,牛怀富表示,志丹国家储备林基地采取良种壮苗、储水浇灌、异地运水等方式,基本实现浇灌全覆盖、科学补水保湿、补栽补植提品质等多种措施,持续开展抗旱保绿工作。

截至目前,志丹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共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5850亩,确认栽植43500亩,完成面积占任务的79.6%;土地流转全部确认完成,已兑付20394.64亩983万元,占总量的38%;完成落地上图5.25万亩。累计完成总融资25900万元,占总投资的51%,其中银行贷款20000万元,资本金注入5900万元;完成投资1.79亿元,其中预付款5200万元,工程累计投资1.88亿元。

据了解,志丹县紧紧抓住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大机遇等生态项目支持,坚持增绿与护绿并重、增绿与固土并举,认真实施“双储林”建设、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重点工程,推动生态版图继续由“浅绿”向“深绿”迈进,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局面。

来源:各界新闻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