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0年苏联突然翻脸逼债86亿,趁着中国闹饥荒落井下石,5年后被狠狠打脸!

1960年7月的一个夏日,一个电报从莫斯科发向北京。电报内容很简单: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停止一切技术合作,86亿债务,三个

1960年7月的一个夏日,一个电报从莫斯科发向北京。

电报内容很简单: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停止一切技术合作,86亿债务,三个月内还清。

毛泽东看完电报,沉默良久。

新中国刚成立1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而苏联,这个曾经的「老大哥」,选择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勒紧裤腰带,也要把钱还清!」

1

事情的起因,要从一个人说起。

赫鲁晓夫。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的一纸命令传到了中国。命令的核心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翻脸。

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中,苏联单方面宣布:撤走在华的所有1390名苏联专家,带走所有的图纸、计划和技术资料。对于双方此前签订的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苏联说撕就撕了。连同257个科研技术合作项目,也一并废除。

做完这些还不够,苏联还下令对中国建设所需的所有重要设备,全部停止供应。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中国是不是和苏联发生了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还真没有。

苏联会做出这些事情,完全就是因为一个人在耍脾气——赫鲁晓夫。

你可能觉得奇怪,好歹也是一国领导人,赫鲁晓夫怎么可能这么小气?

他还真就是这么小气。

早在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就已经露出了真面目。他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设立长波电台等要求,实质上是想控制中国的军事和通讯。被毛主席严词拒绝后,赫鲁晓夫当众阴阳怪气,甚至在中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上公开给中国难堪。

不仅如此,这个苏联新领导人还很狂妄,想搞霸权主义,妄图让中国成为他的小弟。为此,赫鲁晓夫公开指责中国炮击金门,在中印关系问题上公然袒护印度。

对于这样的「老大哥」,中国也彻底认清了他的嘴脸,决定与苏联进行切割。

但切割不是说切就能切的。毕竟,中国还欠着苏联86亿人民币的债务。

但为了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尊严,周恩来和毛泽东咬咬牙,一个字:还!

2

那么,这笔高达86亿的天文数字,到底是怎么欠下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几乎为零,重工业更是一片空白。这时候,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一笔债务来自经济建设。从1950年到1960年,苏联先后向中国提供了四笔经济建设贷款,总计12.5亿旧卢布。这些钱主要用于「156项工程」的建设,包括钢铁厂、机械厂、化工厂等重工业项目。

但真正的大头,是第二笔债务——抗美援朝军事贷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出兵朝鲜。但问题来了:中国军队的装备太落后,拿着「小米加步枪」怎么和美军的飞机大炮对抗?

于是,周恩来总理紧急赴苏,与斯大林商讨军事援助事宜。本来中国希望能够以租借的方式获得武器装备,但斯大林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中苏共同承担朝鲜战争的费用,武器装备按成本价的一半出售给中国。

斯大林的算盘打得很精明:既能收回一部分战争成本,又能趁机淘汰苏军的旧装备,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由于前线战事紧急,中国只能同意这个条件。最终,苏联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中国为此欠下了30亿人民币的债务。

第三笔债务则来自苏军撤退时的「友情赠送」。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将大批军事装备转让给中国,折价7.23亿旧卢布。

最后一笔是中苏合营公司的股份转让费,共2.78亿旧卢布。

这四笔债务加起来,总共57.43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和物价水平,这相当于现在的数千亿人民币。

对于一个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3

1960年的中国,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一方面,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让全国陷入粮食短缺的困境。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各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河北东部甚至连续200天无雨雪。超过两千万公顷的农田受灾,粮食产量锐减。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联突然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无疑是雪上加霜。

1390名苏联专家的离开,让200多个重要工业项目陷入停滞。这些专家不仅带走了技术图纸,连正在建设中的设备零部件都被强行拆走。许多工厂的生产线因为缺少关键设备而无法运转,工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器设备闲置。

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军工企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当时中国的国防工业刚刚起步,很多关键技术都依赖苏联专家的指导。专家一撤走,不少军工项目被迫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又提出了逼债的要求。这简直是要置中国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