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累,越搞钱越穷?”:女人的中年危机,从精神破产开始

张德芬空间 2024-03-27 13:00:33

前段时间,一个许久未见的闺蜜约我喝茶。

她坦言说她很困惑:

觉得工作乏味,但又无力变动、折腾,想想“还是算了”;

来兴致想出去旅游,但想完就觉得累了,转头“放弃”;

不再焦虑生活中的问题、波折,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积极应对,“无所谓了”;

连架也懒得跟老公吵,越来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吧”;

总之就是说不上来的——

“没劲、累。”

“什么也不想干,只想消停一会。”

回看我们大部分中年女人的生活,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呢?

——似乎不论什么时候,内心都弥散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疲累。

就连看剧、刷短视频,甚至外出度假也不能纾解,反而越来越累。

为什么?

人到中年,为什么越活越累?

有人说:“人到中年,是一个不断填坑的年纪。

事业出问题,牺牲身体;身体出问题,拖累家庭;家庭修补好了,孩子又出状况;孩子勉强搞定,婚姻亮起了红灯……

挖了填,填了挖,生命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停工的城市道路施工现场,四处救火,步步惊心。”

于是,人变得越来越没有状态和动力,去做任何让自己感觉有挑战或有压力的事情了。

比如,

“以前还会想着加班加点、努力晋升;准点打卡,下班吃饭。”

“以前老公应酬回来晚,吵架;每个月按时往家里拿钱就行。”

“以前辅导孩子作业,气得高血压;儿孙自有儿孙福。”

从公司到家,全是劳神费心的地方。

心力交瘁还不算什么,身体零件也开始各种松动。

逛个街,就气喘吁吁; 说些话,就气血不足; 睡个懒觉,一觉醒来浑身酸痛。

很多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或是人到中年,必经的衰老无力?又或是能力不够?

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原因,问题的本质在于——你可能精神破产了。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座宝库,蕴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资源。

这些资源维持着我们内在系统的稳定运行,给身体、头脑都提供足够的能量去运动、去思考,去做出好的决定。

但精神资源不进行补充,是会破产的,一旦精神破产,你的内在力量就会被削弱,

甚至是耗竭,你的外在行动力和内在情绪感受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你觉得自己怎么越活越累了。

中年危机,是从精神破产开始的

人到中年面临的各种危机,很多都是从精神破产开始的。

因为当生活中出现更多的问题、更大的挑战,出于自我保护,你的内心会开始不自觉地对抗一切需要消耗能量和资源的事情。

而此时,你的精神资源也难以维持供给,就很容易出现这4种状态。

1、情绪觉察力降低

对晓云来说,她最近的状态就是如此。

以前,她一直是家人、朋友心中那个细心、温柔,擅于捕捉身边人情绪,并给到对方支持的人。

但最近她对很多事情都变得麻木。

她不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绪问题,觉得一切都是孩子“大惊小怪,没有抗压能力”。

她也不再愿意花时间倾听闺蜜的感情痛苦,觉得一切都是闺蜜“自作自受”。

她甚至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觉得考虑这些都是“想太多,吃饱了撑的”。

内在力量的不够,让她对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觉察能力越来越差,并因此反噬自身亲密关系的发展。

2.心理耐力降低

心理耐力,是指一个人对人事物建立深度关系的耐心,以及在生气、愤怒、羞愧、痛苦等负面情绪中,仍能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心理耐力降低时,人就越来越不愿花时间去深入思考,不会延迟满足,也越来越难透过负面情绪,去了解内心深处的真正需要。

比如:

明明对工作是有高期待的,但因为对工作中的繁杂琐碎缺乏耐心,逐渐变得想要逃避、放弃。

明明很珍惜自己的亲密关系,但因为对亲密关系中的误解、冷落越来越难以忍受,

逐渐出现很多“事小情绪大”的时候,导致感情中争吵不断。

3、亲和力降低

情绪觉察没有了,心理耐力降低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丧失亲和力。

表现为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沉默,对家人朋友的笑容越来越少,对任何事情也都提不起兴趣。

因为内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去关注、链接别人了。

就像晓云表达出来的内在感受:

“我自己都累的不行了,我哪有精力去关心孩子学校那点事”;

“我自己的关系都一团糟,我不想听我朋友诉说她的感情问题,烦”;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暴躁了,很想发脾气,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发起”;

......

这样的晓云,如果不进行精神资源的补充,就会长期处于自我内耗的状态中,从而彻底失去关系链接与维护的能力。

4、缺少翻篇、自愈向前的能力

精神破产的人更容易陷在当下的情绪和糟心事中。

“我到底该不该跟我婆婆说,我真的很不喜欢她每天把剩菜剩饭不套袋放在冰箱里,看着就心烦。”

“自从春晚以后,老公天天听那个《不如见一面》,都多少年了,还把没娶到的初恋放心上呗,想离婚。”

“最近越来越不想接父母的电话了,以前他们重男轻女,现在对我再好,我也膈应,受苦的只有我。”

这些总在一个事情上纠结,总抓着过去的人和事不放,对受过的委屈和伤害耿耿于怀的表现,都是因为缺少翻篇、自愈向前的能力。

跟停留在过去相比,改变往往需要更大的心力与勇气来分割过往、面向未来。

而一个精神破产的人,是没有足够的心力来承载这份改变与自我突破的。

以上这4种能力的缺失,都是一个人精神破产的具体表现,无心、无力、无可奈何也就成为了常态。

人在这些心态下,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收缩、窄化。

但心力不足、精神破产的痛苦,并没有因此发生真正的内在结构调整。

相反,人在长期精神破产的状态下,会走向自我厌恶——内心有一种极大的无能感与愤怒。而且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那该怎么办呢,如何补充我们的心力,增加我们的精神资源呢?

“开源节流”,重拾心力

不难发现,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虽然每天忙忙碌碌的,但好像一点也不耽误他们享受生活,

很能“折腾”,日子也过得格外精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充足的能量。

同为中年人,为什么大家的精神资源丰富度就这么不一样呢?

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能量密度高,心力强劲的人呢?

改变的关键,在于把心力视为一种需要认真经营的宝贵“资源”,学会开源节流。

第一,节流,回收自己被侵占的心力。

修补那些让生命力不断流失的黑洞。

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能量场,和自己的内在建立很深很深的连接,让自己和自己充分在一起,滋阴补能。

学会自我照顾。

低能量的时候,省着点用自己,别强行要求自己向外释放能量,考虑别人的感受了,做点让自己愉悦的事。

定期清空自己的负面情绪缓存。

每天早上醒来的那30分钟放空、冥想,不要看手机,不要让外界的信息流太快介入到那一刻的状态。

不要把上一次拖延的事情,或未安抚的情绪看做今天要偿还的欠债。

把它看做一个结束,然后带着新的目标重新出发、轻装上阵。

建立“心力补给框架”

把那些能让你从疲惫变成满血复活的事情,列一张清单,每天优先完成。

此外,可以经常走进自然,不必非得干点儿什么,哪怕只是在草坪上晒晒太阳,感受微风轻抚,情绪都能得到快速充电。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在平常练习“平甩功”、每天拍打自己的身体或打坐,清理内在不属于自己的能量。

当你完全安静下来,看到脑子里的念头比看电视连续剧还热闹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的能量消耗在哪里了。

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很舒服,会有各种内在的纠缠,别害怕,这是你的身体在启动自愈力,释放过往积压的情绪。

因为,与身体有关的反馈,几乎是所有反馈里最直接的、最实在的。

你只需要静静地陪伴自己走完这个过程,气血和能量也会补上来。

你就会有更多空间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当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很爽。

第二,开源,将自己的心完全敞开,主动链接高频的真实的关系。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最重要的。

在亲密关系外,有一个好的朋友,就是人生好的“精神补给站”,能不断疗愈你的内心,带你一起创造、寻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特别是当你脆弱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在心累疲惫的时候,但凡有一个身边的人能懂你,你就会感觉好受很多。

比如,心情低沉的时候,和朋友约一杯下午茶,和对方放松地交流一下午,回来后你会发现自己满血复活,这种感觉就是对的。

此外,有一个基于兴趣的小组、固定团体,可以进行深度交流,探索事情的更多面。

人在心理本能上始终存在着亲近同类的分享欲,希望能够被懂、被感受到,

有一个固定的兴趣或学习团体,能够承载内心的这份需要,人就会变得很有活力。

学习健康的调节机制,建立内在“兜底”的安全基地。

心力消耗、倦怠感,是一个人必然会存在的心理状态,这就像人的身体自然会疲惫、会老一样。

核心是自己要能保持健康的调节机制。

你可以参与德芬空间《3天|身心绽放体验营》,跟有着相同愿望的团体,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通过跟身体的链接、对话来看见,

日常生活中哪些对你心力的消耗极大?它们是否能够舍弃、优化?

哪些是能让你“回血”、充电的?

当你对心力的消耗有足够敏锐的看见,就能调节内在的健康保持一个长期、良好的稳定结构中,也就能随时拥有内在重启的力量。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和张德芬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