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曼陀菲尔1:有红花就得有绿叶,他为前线输送了5000名候补军官

巴巴维维 2024-05-06 14:06:40
【人物篇】曼陀菲尔1:有红花就得有绿叶,他为前线输送了5000名候补军官

纳粹德国的装甲兵将领可以大体分为三代。第一代以古德里安为首,包括克莱斯特、霍特和霍普纳等集团军级将领;第二代将领的代表是施密特、维斯特海姆、莱因哈特、黑廷霍夫、施韦彭堡、马肯森等军级指挥官,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第一代将领纷纷失势,这些人得以逐渐爬升到了更高的指挥位置。

相比于第二代颇有些排资论辈的味道,第三代将领在战争之初都仅是担任营团级指挥官。在这个庞大的、人数众多的行列里,有些人凭借战功最终脱颖而出,进入希特勒的视野,然后迅速蹿升到高级指挥行列,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胡贝、巴尔克,以及我们这一系列文章的主角哈索·冯·曼陀菲尔。

曼陀菲尔没有经历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那时他被古德里安摁在装甲兵学校担任战术教官。他的二战首秀在东线,担任第7装甲师一个摩托化营的指挥官,然后是团长,直到1943年底从老师长丰克手中接过该师的指挥权。

曼陀菲尔在战争期间指挥的最大规模战役是1944年12月开始的阿登反击战。他在西线德军最后一场攻势中担任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亲眼见证了德国装甲兵的没落。

作为第三代装甲兵将领的代表,我们跟着曼陀菲尔的足迹,看一看他是如何成长的,又经历了哪些。

柏林西南郊有一座小城——波茨坦。这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1945年7至8月间,二战战胜国首次在战后举行的首脑会议。会议的成果之一是美英苏发表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

其实对于德国人来说,波茨坦是权贵的象征。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这里兴建皇宫,日后历代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帝国国王都居住于此。他们的王公贵族也趋之若鹜,纷纷在皇宫周围大兴土木,从而形成了一片巨大城堡群。

曼陀菲尔家族是普鲁士最古老的贵族世家之一,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家族的荣耀在哈索的祖父一代达到顶峰——奥托·曼陀菲尔曾担任普鲁士首相;埃德温·曼陀菲尔则是德皇威廉一世最倚重的将领之一。若不是埃德温个性太强,他的地位可能不会低于“铁血宰相”俾斯麦。

1897年1月14日,哈索·冯·曼陀菲尔就出生在家族位于波茨坦的城堡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官,在他7岁那年英年早逝。1903年,哈索进入一所小学就读。1908年入瑙姆堡预备军校。1911年进入大里希菲尔德预备军校学习(德国候补军官教育体系分为两级,八所地方预备军校接收11岁的青少年,首先完成4年的初级军事教育,然后再进入大里希菲尔德中央预备军校就读)。

除了文化课程和军事课程,学校还会刻意培养刻苦耐劳、坚韧不拔、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和效忠皇室的观念。学校有近乎刻板的例行日程、风雨无阻的户外操典、演习和体育锻炼。此外,学校提倡饮食不得过饱,穿衣不得过暖,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规范,体罚则毫不容情。

很多人因为不堪忍受这种“斯巴达式”的苦训而退出,甚至有人因此自杀,但众多二战名将,比如伦德施泰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在一面承认学校存在虐待学生的同时,也认为军校的生活对其一生都产生了影响。

比曼陀菲尔早几年毕业的古德里安曾回忆说:“这种教育为我们而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战期间,伦德施泰特即使在冬天严冬时节,也仅在单衣制服外面加了件薄皮夹克。

身材瘦小的曼陀菲尔坚持了下来。1914年夏天,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仍在大里希菲尔德学校就读,并目睹了380万狂热的德国青年穿上军装,向西、向东、向南投身战场。戏剧性的是,1939年的秋天,他还会遭遇一次这样的经历。

1916年,19岁的曼陀菲尔顺利毕业。4月,他晋升为少尉,并被一纸调令送到第6步兵师。

已有百年历史的第6步兵师是普鲁士以及后来的德意志战斗最强的部队之一。它辉煌的起点正是曼陀菲尔的先祖、埃德温·曼陀菲尔缔造的。第6步兵师先后参加过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西线德军第3军的主体,该军参谋长则是日后魏玛共和国时期“帝国防卫军”的创建者泽克特。

哈索·曼陀菲尔以骑兵身份参战,隶属于第6步兵师第5骑兵中队。遗憾的是,古老的骑兵兵种在一战时彻底走向没落,在机枪加火炮的时代,骑兵完全不适应正面战场作战,只能负责战场侦察和后勤保障任务,而一旦进入战壕,甚至还不如步兵。

1916年10月12日,曼陀菲尔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法军炮火的袭击,其右侧大腿被弹片击中,随后被送到后方医院。他在医院躺了三个月,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他的伤势不轻,多年后他在苏德战场征战时,还会在冬季严寒时感受到腿伤带来的痛苦。

1917年1月,曼陀菲尔偷偷跑回部队。而他人还没到驻地,医院的电报已经摆在他上司的案头。上级问他为什么擅自离开医院,他的答案是渴望回到前线,如果按照一般流程,他伤愈也会被分到补充连待命,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返回部队。上司本想关他的禁闭,但最后还是网开一面。

第6步兵师素有“消防队长”之称,曼陀菲尔之后以该师首席作战参谋(相当于参谋长)助理的身份,跟随部队在西线和东线来回奔波。

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攻势,试图一举打败协约国军队,但鲁登道夫手上可用的兵力越来越少。9月,奥匈帝国在南线向英法乞合,随之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10月,帝国总长兴登堡宣布辞职;11月,德皇威廉二世宣布放弃皇位,德意志第二帝国至此瓦解。

第6步兵师在战争结束后就地解散。曼陀菲尔先是返回部队在战前的营地——勃兰登堡,他在那里见到昔日的军营已经被各种旗帜和标语弄得乌烟瘴气。

1919年初,曼陀菲尔加入“欧文自由军团”,它的首脑是第6步兵师第24团团长。此后曼陀菲尔跟随这支准军事组织四处征战,专门负责镇压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

当年夏天,曼陀菲尔加入第25A骑兵团,这支部队在泽克特组建“帝国防卫军”时,被编入第1骑兵师。

1920年,他结识了同样出身名门的阿姆加德·克莱斯特,二人于次年6月举办婚礼。阿姆加德有一个叔叔,就是日后纳粹德国元帅、另一位装甲名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魏玛共和国时期,曼陀菲尔的事业一直裹足不前。他曾想过退役,但因他的姑父,一位从事钢铁业的巨富用一番话打消了他的念头——曼陀菲尔家族的男人一定要留在军中效力。

1930年2月,曼陀菲尔晋升中尉,担任第1骑兵师机械化连的连长。

1932年调任第17骑兵团骑兵连长。他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同属第17骑兵团的军官施陶芬贝格,后者因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而名扬四海。

不过施陶芬贝格在纳粹执政之初曾极力拥护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夜,当曼陀菲尔和施陶芬贝格等人从野外拉练场返回驻地时,他们在一个小镇上得知希特勒已经当选德国总理。看着街道旁舞动的纳粹万字旗,曼陀菲尔命令全连举手敬礼。此事后来见诸报端,令国防军高层十分不满,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泽克特当年订立的原则——军队在党派之争中应处于超然地位。

1933年圣诞节的前一天,第17骑兵团团长找来曼陀菲尔上尉,告诉他国防军人事局的人将找他谈话,他还特意叮嘱曼陀菲尔:“无论对方说什么,你都要回答‘是,长官’。”

第二天,人事局局长亲自找曼陀菲尔谈话,直接告诉他陆军正在组建装甲部队,急需大批优秀军官加入,询问他是否有意愿。对方还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新兵种:“本质上来说装甲兵与骑兵相去不远。不过你将得到一个新伙伴——不是战马,而是一个铁质的大家伙。至于战术和部队管理与骑兵基本无异。”

曼陀菲尔在次日给予了对方肯定的答复。1934年10月,他的连队被编入摩托化团。

曼陀菲尔的经历只是德国于1934年开始的重建国防军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作为扩军的重头戏,德国于1935年组建了第一批三个装甲师,其相当一部分兵员和军官来自骑兵部队。比如第1装甲师第1坦克团的兵员一部分来自装甲兵学校,并选派了一批骑兵军官和军士;第2坦克团的大部分官兵来自第7骑兵团。

第2装甲师的第3坦克团成员包括第12骑兵团全部和另外6个骑兵团抽调的官兵;第4坦克团的官兵有点复杂,但也全部是从骑兵部队抽调来的。

第3装甲师的第5和第6坦克团同样如此。

1935年10月,曼陀菲尔担任第2装甲师第2摩托化营的连长,从此和古德里安相识。作为德国装甲部队的创建者,曼陀菲尔在战后多次表达了对老长官的敬仰之情。他反驳了有些人批评古德里安性情暴躁,他辩护说:“他每次下部队都想着帮下属做些什么,每次他从车上跳下来都满脑子新想法。他总会教给我们一些新东西,帮我们理解和信服坦克等新武器的优越性。他经常出其不意地巡视部队,每次都会受到官兵的热烈欢迎,绝非有些人说的那样——令官兵感到烦躁。”

古德里安也很赏识曼陀菲尔。1936年初,曼陀菲尔被调入师部,然后派他到第2装甲师学校,负责训练军校生和候补军官。当时曼陀菲尔肯定还没有意识到,由于他之后在教官的岗位干得太出色,从而错过了开战之初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

1936年10月,曼陀菲尔晋升少校,这一年他也已经39岁。次年4月晋升中校。

波兰战役前夕,曼陀菲尔曾要求返回作战部队,但古德里安要求他专心在后方培养装甲兵。就这样他在一种煎熬的情绪中度过了5周,其间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培养的学员会在信中肯定他的工作,称他的课程与前线的情况十分相符。

德军的装甲部队虽然在波兰战役表现不算惊艳,但可贵的是他们摸索出了一套战术原则——军、师级指挥官在最前沿指挥;确保空中优势及空地密切配合;在突破口集中强大的兵力;利用夜间行军;作战部队自身携带保证150~200公里的油料,必要时通过空中进行补充;每辆坦克携带三天配给,师属后勤部队携带6~9天配给等等。

波兰战役后,曼陀菲尔再次申请调入作战部队。据说这一次还惊动了希特勒本人,但元首要求他所在的军校要为前线培养25000名装甲兵候补军官。如果按照这个目标算,曼陀菲尔是赶不上这场战争了。而且令他羡慕的是,同样被古德里安看中,并在装甲兵总监部担任高级参谋的巴尔克很快被调离,到作战部队担任摩托化步兵团的团长。而后他在法国战役时大放异彩。

1940年5至6月间,德国装甲部队在战场上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尽管他们的装备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不及法军,但凭借卓越的战役策划和更出色的战术能力,还是把对手打得一败涂地。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宣布晋升12名将领为元帅,同时他也向英国抛出了橄榄枝。曼陀菲尔对这个消息非常失望,他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出现在战场上。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防军中级军官,他当然不清楚决策层下一步的行动。1940年秋,德军统帅部宣布扩充装甲部队,将装甲师从10个扩大到20个。这一次他如愿以偿地离开教官岗位,出任第7装甲师第7摩托化步兵团第2营营长。而据他自己说,他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为德国陆军至少培养了5000名装甲兵候补军官。

5 阅读:325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