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是樗散生,江湖人称“废柴兄”。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挺有意思。经常有人在后台问我:“废柴兄,古代当皇帝是不是特别爽?看电视剧里,皇上一不高兴,眉头一皱,大手一挥:‘拖出去斩了!’底下的大臣吓得跟鹌鹑似的,大气都不敢出。”
听到这话,我通常都会微微一笑,然后告诉他:兄弟,你被古装剧骗得太深了 。
很多人以为皇帝就是天下的霸主,想杀谁杀谁,想干嘛干嘛。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憋屈。别说随便杀人了,就连换个宰相,那都得看大臣的脸色 。
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把朝廷看作一个无限责任公司。皇帝是董事长,大臣是职业经理人。你以为董事长就能为所欲为?太天真了。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大明万历年间。
万历这位老兄,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十岁登基,是个不折不扣的童工。虽然坐在龙椅上,但他头顶上一直压着一座大山——张居正。万历熬啊熬,熬了整整十年,终于把张居正给熬死了 。
这时候的万历,心里估计在想:老张终于走了,这下公司归我管了,我想咋样就咋样,我要扬眉吐气!
结果呢?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万历有个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爱屋及乌,他想立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当太子。这在今天看来,也就是董事长想安排自己喜欢的儿子接班,多大点事儿?
但在当时,这事儿闹翻了天。大臣们集体反对,理由就一条:祖宗规矩,立嫡立长。
万历不服,大臣更刚。双方硬刚了整整十五年 。
这些大臣有多刚?咱们举两个例子。
有个叫赵志高的,时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人力资源总监)。这老兄脾气火爆,直接把辞职报告摔在朝堂上,指着万历的鼻子(当然是心里的)说:“你不立嫡长子,老子就不干了!”
还有一个叫杨廉的御史,更狠。他写了一篇《请立东宫书》,把万历那点小心思扒得连底裤都不剩。末了还加了一句诛心之论:“陛下要是不听,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万历气得怎么样?气得拍桌子骂娘,把奏折狠狠摔在地上。但是,摔完之后呢?
他还是得捏着鼻子认了 。
为什么?因为他斗不过“规矩”。最后,万历只能妥协,放弃了立福王的念头。你看,哪怕是皇帝,在祖宗家法面前,也就是个无能为力的普通人。
你可能会说,这是万历性格软弱。好,那咱们换个硬茬。
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千古一帝,够牛了吧?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手底下的房玄龄、杜如晦对他那是死心塌地 。
有一次,李世民想杀一个叫鲁祖尚的官员。理由很简单:这哥们抗旨不遵。当初李世民招他来当官,他答应了,后来又反悔不干了。
李世民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你耍我呢?杀!
结果,那个著名的“杠精”魏征跳出来了。魏征直接怼回去:“陛下,当初是你求贤若渴招人家来的,现在人家不愿意干了你就杀人,这叫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敢为你卖命?”
这话说的,简直是不给老板留一点面子。
换做是秦始皇,魏征坟头草估计都两米高了。但李世民听完,脸都红了。最后不仅没杀鲁祖尚,还亲自给他道了歉 。
这就是唐太宗的格局,也是制度的胜利。
再往后看,到了宋朝,皇帝混得更惨。
宋太祖赵匡胤定了个规矩:皇帝的“内库”(私房钱)和国家的“国库”必须分开。内库的钱只能用来赏赐或者办办婚礼,绝对不能随便动国库的钱 。
没有笼子的权力,就像一头饥饿的野兽,它迟早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怪物。当你以为自己在驾驭它时,其实你已经在它的血盆大口之中了。
朋友们好,我是樗散生,江湖人称“废柴兄”。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挺有意思。经常有人在后台问我:“废柴兄,古代当皇帝是不是特别爽?看电视剧里,皇上一不高兴,眉头一皱,大手一挥:‘拖出去斩了!’底下的大臣吓得跟鹌鹑似的,大气都不敢出。”
听到这话,我通常都会微微一笑,然后告诉他:兄弟,你被古装剧骗得太深了 。
很多人以为皇帝就是天下的霸主,想杀谁杀谁,想干嘛干嘛。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憋屈。别说随便杀人了,就连换个宰相,那都得看大臣的脸色 。
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把朝廷看作一个无限责任公司。皇帝是董事长,大臣是职业经理人。你以为董事长就能为所欲为?太天真了。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大明万历年间。
万历这位老兄,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十岁登基,是个不折不扣的童工。虽然坐在龙椅上,但他头顶上一直压着一座大山——张居正。万历熬啊熬,熬了整整十年,终于把张居正给熬死了 。
这时候的万历,心里估计在想:老张终于走了,这下公司归我管了,我想咋样就咋样,我要扬眉吐气!
结果呢?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万历有个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爱屋及乌,他想立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当太子。这在今天看来,也就是董事长想安排自己喜欢的儿子接班,多大点事儿?
但在当时,这事儿闹翻了天。大臣们集体反对,理由就一条:祖宗规矩,立嫡立长。
万历不服,大臣更刚。双方硬刚了整整十五年 。
这些大臣有多刚?咱们举两个例子。
有个叫赵志高的,时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人力资源总监)。这老兄脾气火爆,直接把辞职报告摔在朝堂上,指着万历的鼻子(当然是心里的)说:“你不立嫡长子,老子就不干了!”
还有一个叫杨廉的御史,更狠。他写了一篇《请立东宫书》,把万历那点小心思扒得连底裤都不剩。末了还加了一句诛心之论:“陛下要是不听,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万历气得怎么样?气得拍桌子骂娘,把奏折狠狠摔在地上。但是,摔完之后呢?
他还是得捏着鼻子认了 。
为什么?因为他斗不过“规矩”。最后,万历只能妥协,放弃了立福王的念头。你看,哪怕是皇帝,在祖宗家法面前,也就是个无能为力的普通人。
你可能会说,这是万历性格软弱。好,那咱们换个硬茬。
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千古一帝,够牛了吧?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手底下的房玄龄、杜如晦对他那是死心塌地 。
有一次,李世民想杀一个叫鲁祖尚的官员。理由很简单:这哥们抗旨不遵。当初李世民招他来当官,他答应了,后来又反悔不干了。
李世民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你耍我呢?杀!
结果,那个著名的“杠精”魏征跳出来了。魏征直接怼回去:“陛下,当初是你求贤若渴招人家来的,现在人家不愿意干了你就杀人,这叫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敢为你卖命?”
这话说的,简直是不给老板留一点面子。
换做是秦始皇,魏征坟头草估计都两米高了。但李世民听完,脸都红了。最后不仅没杀鲁祖尚,还亲自给他道了歉 。
这就是唐太宗的格局,也是制度的胜利。
再往后看,到了宋朝,皇帝混得更惨。
宋太祖赵匡胤定了个规矩:皇帝的“内库”(私房钱)和国家的“国库”必须分开。内库的钱只能用来赏赐或者办办婚礼,绝对不能随便动国库的钱 。
到了宋真宗那会儿,想修个宫殿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他去找宰相李杭(有的史料作李汉)要钱。
李杭二话不说,直接把国库的账本扔给皇帝:“陛下你自己看吧,边防打仗要花钱,赈灾救民要花钱,哪还有闲钱给你修房子?”
宋真宗拿着账本,翻了两页,只好灰溜溜地取消了计划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废柴兄,为啥这些皇帝这么憋屈?难道他们都是大善人?”
不是他们心善,是因为权力有一个笼子。这个笼子,在古代叫祖制和礼法 。
在古人的逻辑里,皇帝是“天子”,是替天行道的。而“天”的意志,就藏在祖宗定下的规矩里。大臣们手里拿着祖制,那就是拿着尚方宝剑。皇帝要是敢越雷池一步,立马就会被扣上“不孝”、“昏庸”的帽子,搞不好还会被骂成亡国之君 。
那么,有没有不信邪、非要打破笼子的皇帝呢?
有。比如秦始皇,比如隋炀帝。
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把天下的民力都榨干了,结果二世而亡 。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搞得民不聊生,最后被部下勒死在江都 。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权力不受约束,看着风光,实则是在玩火 。
那些真正聪明的皇帝,比如唐太宗、宋真宗,他们心里明白:这个笼子虽然限制了我的自由,但也保护了我的安全。
所以啊,别再被宫斗剧里的霸道皇帝洗脑了。古代的“权力的游戏”,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独角戏 。
皇帝想一个人说了算?对不起,得先问问满朝文武答不答应,得问问祖宗的规矩答不答应 。
从万历的争国本,到唐太宗的纳谏,这些故事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放在古代叫礼法,放在今天叫规则。
没有笼子的权力,就像一头饥饿的野兽,它迟早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怪物。当你以为自己在驾驭它时,其实你已经在它的血盆大口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