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仪式,傅作义未封开国上将,毛主席:那样委屈他了

招募历史 2024-04-03 06:31:47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55年9月27日,地点,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伴随着五点钟声的敲响,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亦是正式开始。

在毛主席的宣读下,先是十大元帅,随即是十员大将,最后总计1048名少将以上的军官相继出列,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无论是军中还是民间都相当服气,毕竟这些人甭管哪一个都是靠着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战功,然而,就在此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却突然响起,大体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质疑为何授衔名单中没有傅作义将军的名字!

是啊,作为保护首都没有受到战火袭扰的最大功臣,傅作义的功劳就是授个上将都毫不为过,如果说起义投诚的将领都不授衔也就算了,可问题是,董其武、陈明仁等人都是榜上有名,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立下了赫赫功勋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参与授衔,当面对质疑之际,伟大领袖毛主席又做出了何种解释呢?

起因董其武

其实关于傅作义将军没有参与授衔的争议,最早便是源于董其武将军,众所周知,董其武算得上是傅作义的老部下了,他不单跟着傅作义做出了许多义举,甚至就连起义投诚都是傅作义苦苦相劝的功劳,如今这位昔日的“小弟”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身为老大哥的傅作义却“颗粒无收”,这让国人如何能不疑惑呢?

的确,按照常理如此安排确实有些不对劲,要知道,二人早在1924年便已相识,那时候的傅作义已经当上了天津警备司令,反观董其武呢?却只是一个普通学兵,还是傅作义慧眼识珠,这才破格将他任命为了上尉参谋。

在这之后,董其武便一直跟着傅作义,多年以来,他也在这位亦师亦友的上级身上学到了很多,就比方说九一八事变之后,眼看着日寇侵我东北国土,董其武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修书一封交给了傅作义,其中内容很简单,只一句话,那就是要求抗日!

显然,这算是彼时全体国人的共同心愿,但让董其武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此傅作义竟果断拒绝了,这可把他气得够呛,认定傅作义是因为懦弱不敢出战的他无比愤慨,甚至没少背地里骂过这位顶头上司。

可没过许久董其武就后悔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傅作义要来了蒋介石的批准,获得了奔赴绥远阻击日寇的机会!

见此情形,他的心里十分愧疚,赶忙找到傅作义承认错误,然而让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得知自己曾经的谩骂后,傅作义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一边夸赞,一边为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据傅作义表示,此前自己之所以不准众人擅自行动,为得就是顾全大局,他深知,抗击日寇乃是国家大事、民族大事,单凭一人一军完全起不到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若想保家卫国,就只能等待蒋介石的允许,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军队才能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的同日军对抗!

如此想法显然与我党、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不谋而合,抗日?谁不会!只要手中有枪就能与日寇厮杀,可问题是,这并不是打架斗殴,而是民族间的斗争,若是不举全国之力又怎能敌得过国力远超我们的日本呢?当然了,这也就是西安事变中,无论是少帅还是我党都不想杀死蒋介石,反倒是逼着他抗日,依旧承认他领袖身份的原因所在。

闻听此言,董其武大受震撼,明白了何为大局的他在接下来亦是不再迷茫,在绥远抗战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后续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更是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将领,在他眼中什么国共之分都是扯淡,只要是中国人就是一家人,就必须精诚合作。

本着这个原则,八年抗战中,傅作义与董其武算得上是与我党关系最好的国军将领之一,他们没少为八路军谋求便利,又是主动要求我军派遣政工干部和党员进入部队授课,又是号召当地的爱国青年去到延安学习,更有甚者,在背地里二人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进了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将其改编为了《第三十五军十项纪律》,极大的统一了部队与我军的精神面貌与生活作风。

而我党亦是投桃报李,经常动员附近百姓加入傅作义的队伍之中,这样的关系说是亲如一家都毫不为过,不过俗话说得好,几家欢喜几家愁,这边,我党与傅作义倒是鱼水之欢了,可蒋介石那边却是愁容满面,眼见傅作义如此“大逆不道”,他亦是给出了“傅作义部已成七路半”的评价,意思就是他们距离彻底变成八路军就只差一步之遥。

当然,既然有着这样的担忧,蒋介石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此后他相继派遣了多批特务潜伏进入傅作义的部队之中,并先后探明了不少共产党员,闻讯,老蒋也没有客气,直接便命令傅作义处理掉这些人,那么傅作义最终动手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傅作义第一次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只见他暗中喊来了董其武,并让他悄悄将这些暴露的共产党员送去延安,随后又用死刑犯蒙混过关,这才总算是糊弄了过去。

和平解放功勋赫赫

早在全面抗战之前,傅作义便和我党发展出了不错的关系,后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更是没少帮助我党解决问题,而在他的感召下,包括董其武将军在内,不少国民党官兵亦是心向红色,同时这也就是后续我军解放华北地区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力的原因所在。

当然了,这也正是问题所在,要知道,就连董其武都是受到傅作义的影响这才选择了弃暗投明,为何到最后前者当了上将,后者却是一无所获呢?难道是傅作义将军的功劳不够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戎马一生,傅作义立下的功勋可谓无数,首先是抗日之功,在抗日战争中,他算得上是国民党军中数一数二的抗日英雄,其次是和平解放之功,虽说后续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他参与了不少反共事件,可若是与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相比,这点小错就完全是瑕不掩瑜了。

一面是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一面是军人宁死不降的座右铭,傅作义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当属不易,不仅如此,还不单单是他自己和这一个北京城,此后靠着自己的身份与威望,他亦是相继劝降了不少部队,例如留守绥远的董其武便是如此。

最后,到了和平年代傅作义在反贪、反腐、禁枪工作中同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彼时,鉴于开国第一大案,即刘青山、张子善案的恶劣影响,全国范围内当即就展开了大名鼎鼎的“三反五反运动”,意为扫平全国的贪官污吏,改善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

这件事本来和傅作义没什么关系,毕竟他的钱财大多来自蒋介石的赠与,或是国民党中的一些人情世故,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毛主席,并提出将自己的配枪与财产悉数交出,为得就是以身作则,试问,就连傅作义都带头支持三反五反运动,其他那些起义将领又怎敢再抱怨呢?

当然,这枪毛主席是收了,但这钱国家却是分文未取,而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吧!

综上所述,傅作义将军的功勋不单够,甚至还远远大于董其武等人,因此,就在授衔仪式前的核定名单环节,便有不少人提出,希望组织上能够为他授予上将军衔,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闻听此言,毛主席竟果断拒绝了,至于他给出的理由也再简单不过,只一句话,那就是“给上将委屈他了!”

为何不授上将军衔?

抗日战争战功赫赫,解放战争投诚起义保住千年古迹,和平年代以身作则拒绝贪污腐败,林林总总,傅作义将军的功勋苍天可鉴,可正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当有人希望能够为其授予上将军衔之际,毛主席却果断拒绝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接上文,毛主席之所以拒绝为傅作义授衔上将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据博主分析,大致分为四点。

其一是因为上将军衔对于傅作义将军来说并不合适,要知道,在投诚起义之前,傅作义就已经是华北剿总司令了,换算到我军这边,也就相当于一个野战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与粟裕、“101”等人属于平级,他们不是元帅就是大将,如今却让傅作义当一个区区上将,并且和自己的下属一个级别,这着实有些不太合适。

但另一方面,给傅作义授衔大将以上也不合适,具体原因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只一句话,他毕竟是降将,所以说,与其给他一个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军衔,还不如不给。

其二傅作义在投诚起义之后的待遇是行政四级,也就是相当于副总理的待遇,这个待遇可比上将要高,因此如果给他评为上将,那岂不是不升反降吗?

其三这也是按照规定办事,众所周知,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定,这次授衔的人选必须是要从军队中选拔的,这也就是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等人没有参与授衔的原因所在,而傅作义的情况也是一样,起义之后的他已经不在军队之中了,自然也就不在评衔之列。

其四,毛主席之所以如此决定,其实也是参考了傅作义本人的意见,在起义投诚后,毛主席曾经多次询问过傅作义,问他到底是想继续留在部队带兵打仗,还是投身政治,在中央担任官员,对此,傅作义的答案十分确定,那就是后者。

据傅作义表示,他早已厌倦了打打杀杀,如今就想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至于具体做些什么他也早就想好了,那就是水利工程建设。

闻听此言,毛主席十分敬佩,同时也满足了他的心愿,任命他成为了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不仅如此,因为担心外界有人会针对傅作义的身份说闲话,他还特地让周总理对水利部门提出了要求,即,无论大小事情,没有傅作义的批示一律无效!

这一命令足以见得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傅作义的重视与信任,当然了,这也帮了傅作义很大的忙,让他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神贯注之下,他亦是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

在1950年-1957年这七年间,傅作义先后安排了包括三门峡水库在内,不少水利项目的建设工作,尤其是针对黄河,他更是特地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希望能够攻克黄河水患的难关。

在傅作义的带领下,水利部门齐心协力,最大限度的根治了黄河水患,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面貌,往后十余载,相关部门亦是时刻谨遵他的部署,这才成就了中国水利事业的辉煌发展。

不过很遗憾,到了1972年时,虽然仍有满腔抱负,但傅作义的身体却无法再支撑他继续工作了,没办法,他也只得辞去了水利部长的职务去到医院专心养病,本以为这次他也定会再度化险为夷,但事与愿违,在长期的操劳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傅作义的病已然药石无医,以至于才短短两年,他就来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4年4月,病重的傅作义精神状态很不好,他总能想起过往的事情,也一直十分懊悔当初的错误,见此情形,周总理赶忙来到了医院看望,而从他的口中,傅作义也终于听到了自己最想听到的答案,很简单,只一句话,那就是他这一生,功劳要远远大于过错!

闻听此言,傅作义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没了遗憾的他这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于4月19日病逝,享年79岁。

0 阅读:30

招募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