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壁注水vs定点注水,哪种方式能让茶叶更耐泡?新手适合哪种?

小陈茶事 2024-02-02 17:21:5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回南天,早上室外水汽重得像起雾,到处湿哒哒。

连隔壁家的小狗,都表现出了一点洁癖。

嫌地面太湿,有点不爱走,懒洋洋,慢吞吞的。

但因为还是冬天,相比春夏交界时,还算轻度。

或许北方朋友很难想象那样的场景,墙壁都要淌水,地上像刚洗过一样,照镜子完全看不清人……

好在,这阵回南天过后,就会刮北风,然后降温。

所以,这几天的暖和,是短暂的,也许春节整体上还是很冷。

当然,仓库里的环境,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燥。

全年365天不间断得抽湿,让白茶的干度,数年如一日呈优秀的达标状态。

即便如此,早上的第一件事情,还是奔到抽湿机面前。

只有看到上面的数字,是低于45%的,才敢真正放心。

每当这时候,村姑陈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

有抽湿机,有空调,而且24小时都开着。

每个月的电费账单,难道还不足以让人安心吗?

可俗话说,对待视若珍宝的东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而对应这句话,因为真心爱茶,才会处处小心。

也更加希望,高品质的茶,被更多爱茶者喝到,闻到,感受到,享受到。

《2》

时刻明白,好茶来之不易。

因此,不管是冲泡还是储存,都要用对方式,才不浪费。

然而,前几天却看到一条视频,教新手泡茶。

视频里的主播,穿着一身素色茶服。

暂且不论,对方是否是一位专业的茶艺师,单从扮相上来看,就已经让大部分小白相信了。

要知道,初印象很重要。

如果是个邋邋遢遢的人,坐在屏幕面前,是会引起观感不适的。

即使主播再专业,再多知识傍身,也会怕观众吓跑,缺少能灵魂共鸣的粉丝。

言归正传。

这位看起来很专业的茶艺师主播,对着镜头,缓缓开口,说:

“泡茶的时候,要固定在一个位置注水,最好是九点钟方向。”

伊的理由是,定点注水,能让茶叶更耐泡。

而如果注水时绕来绕去,惊扰了全部的茶叶,反而会让耐泡度降低。

或许原本可以泡10冲茶汤,因为注水方式不对,没有用定点注水,则泡了五六冲,味道就淡了。

接下来,镜头就从全景,切到了近景。

给了公道杯一个镜头。

那泡岩茶倒出来,颜色非常淡非常浅,接近我们家的天心岩肉桂泡十冲以后的颜色。

明明是头道茶汤,应该富含精华,被外界称为“还魂汤”的存在。

却因为错误的冲泡,错误的注水,丢失了自己的原汁原味。

所谓的香清甘活,岩骨花香,也都通通消失不见了。

这样的茶汤喝起来,除了淡,还是淡。

《3》

耐泡度的提升,不应该是以牺牲好茶的香气滋味为前提的。

或者应该说,一泡茶是否耐泡,首要条件是与其内在物质的多少有关。

好茶内含物质丰富,必定耐泡。

只要用对冲泡手法,它的正常发挥,就能轻松超过普通茶。

而只有劣质茶,内质不足的茶,才需要想方设法,掩盖缺点,提升所谓的“耐泡度”。

况且,耐泡度,是比较出来的。

单单只有一款茶,摆在面前,没有其他参照物,又如何能知道它到底是耐泡,还是不耐泡?

最高的标准在哪里?

所以,要对比耐泡度,必须是两泡及以上的茶。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没有争议,也最不容易暗箱操作的方法。

同样容量的盖碗,同样重量的茶,同样的水(水质、水温),同样的注水方式,同样的出汤时间……

谁能泡到十几冲,依然有味道,香气滋味富有层次。

谁只能泡到六七冲,就味道寡淡了,一目了然,一喝便知。

SO,为什么有人单单以定点注水,能让茶汤保持“稳定”的味道,来作为耐泡的依据呢?

定点注水法,只能让少部分的干茶接触到沸水。

那么,每一冲茶汤释放出来的物质,都非常有限。

再低端的茶叶,在这种方式下,表现都不会太差。

就跟开了十八级美颜滤镜,把五官都磨成了一张平面,丢失了自我。

反之,真正品质好,内质丰沛的茶,还是要用环壁注水法!

《4》

什么是环壁注水法?

也就是,画圈式的注水,让盖碗里同一个平面上的干茶,都能尽量多的接触到沸水。

并且,在注水的时候,由于茶叶受到力的作用,会上下翻滚。

如此一来,在泡第一冲的时候,整碗茶叶都会均匀吸水,再有序地释放出内含物质。

“均匀”二字,很重要。

均匀的释放,代表着不快,也不慢。

不多,也不少。

茶汤中的物质,充足适宜,茶汤的滋味,浓淡刚好。

这样的茶汤喝下去,才是一款茶最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状态。

一般来说,在全部干茶尚未完全被打湿之前,都建议用环壁注水法。

之后,茶叶都吸水膨胀,已经悉数被浸泡。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切换成定点注水法,或者继续环壁注水。

当然,对于新手而言,环壁注水法的难度,肯定是要比定点注水法更高的。

比如,持壶时,手要稳,平衡力要强;

再比如,注水时,角度要把握得当,必须精准得注进盖碗里,减少飞溅;

再再比如,要均匀注水,否则,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

正因为考验技术,很多新手选择了定点注水。

提起壶,找个固定位置,往下注水就行了。

难度基本为0,堪称“有手就会”。

但是,泡茶不能偷懒。

偷懒的后果就是,不能喝到最完美的茶汤风味,浪费了好茶。

《5》

泡茶,是一种技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很多乐趣。

另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识破商家的谎言,顺便判断他家茶叶的品质。

假如有位茶掌柜告诉你,他家的茶,不能用沸水泡,温水更甜柔,说明品质有明显缺陷。

而且,在高温下,很容易暴露。

又假如,有位茶掌柜提出,用定点注水法延长茶叶的耐泡度,则很有可能是在掩耳盗铃。

一款品质优秀的茶,内质丰富,正常泡,更能展现自身特点。

既然如此,为何要自降标准?

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以,很多时候,剖析泡茶形式对茶叶的影响,也颇有兴致。

就像是在探案,抽丝剥茧,体验了一把当福尔摩斯的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