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选在即耶伦造势,拜登要学特朗普,对华电动车征加100%关税

黄教授 2024-05-13 16:15:30

图为美总统拜登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对华翻脸,将要对中国的关键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手。而美财长耶伦在出面为拜登大选造势时不小说漏了嘴,承认美国对自身的新能源产业采取了保护措施。那么,拜登要对中国电动车动手,反映出哪些问题?面对美国激进措施,中国该如何应对?中美关系会不会因此再度紧张?关于这些问题,我将从拜登对华加征100%关税这件事说起,为你深入分析。

公开消息显示,拜登政府正在计划一项针对中国关键战略行业的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就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设备等行业。其中特别针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加征100%的关税,而这项计划最早预计会在下周对外宣布。

与此同时,美财长耶伦在为拜登大选造势时,曾接受采访表示,美国对自身的新能源产业确实采取了保护性的补贴,并且公开“卖惨”,声称“这都是因为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冲击了美国产业”,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美方需要采取措施。

图为新能源汽车

第一个问题:拜登要对中国电动车动手,反映出哪些问题?

从美国急不可耐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依旧坚持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对华手段。2024年,中美领导人进行了通话,而美国财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先后访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两国的关系确实有着回暖向好的走向。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不论是耶伦还是布林肯在访华之前,都提前做了一波舆论攻势。

而这个舆论攻势的重点又同时指向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耶伦说,“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且威胁到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这很明显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明明自己是有求于人,却硬要摆出一副“世界霸主”的架子,在喊着不能同中国脱钩的同时,又拿起舆论的武器对准中方的新能源产业。而现在,又在新能源领域对中国高筑关税壁垒,可见美国对华政策的“一手拿枣,一手拿棍”的政策从未改变,而且会随着中美之间实力越来越靠近,愈发变本加厉。

此外,这也说明了美国在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与中国相比优势已经不大。目前来说,中美的新能源产业都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期,只不过在发展规模、速度、市场份额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中国比美国有着一定的优势。以新能源市场的份额为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份额占全世界份额的63.5%,而12月的占比更是达到了68%。

图为美财长耶伦

这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2023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有超过一半的出口来自中国。然而即便如此,距离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依旧还有很大距离,所以,耶伦所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完全是无视最基本的市场事实。

而且中国能够拿下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与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体制、供应链完整度和产业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超大市场规模快速促进技术迭代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市场吞吐量足够且产业体系完整,能够支持中国新能源领域快速进行技术更新。而美国在这方面则表现出后劲不足,自然处在了下风。

从根源上说,还是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衰落。这里所指的衰落倒不是完全指代美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而是指着几十年来,中国等新兴产业国家,开始在制造业上发力,逐渐从市场换技术,走向独立开发,并逐步掌握核心技术。

而由于中国本身的产业成本要低于美国,所以能够向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美国产品的优势。因此,美国在科技领域虽然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很多领域他不再是唯一。譬如光伏产业、譬如人工智能领域、再譬如新能源汽车领域。

图为汽车制造生产线

第二个问题:面对美国激进措施,中国该如何应对?

首先,对于美国不符合公平贸易规则的措施,我们应该采取对等的制裁措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早在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开始,中国便有能力抵制美方的关税大棒。更何况是今天,我们又向前发展了四年。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着美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美国可以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也同样可以向美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

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还需要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做大做强。同样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确打开了局面,但依旧存在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动力,产品关键部件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被外人“卡脖子”问题,譬如,新能源汽车的芯片受制于人、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聚烯烃弹性体全部依赖进口。

当然,这里所说的卡脖子并不是说中国在该领域完全无法突破,还有一些问题出现在技术路线选择不同,自主技术缺乏相应产业生态和应用需求。此外,在一些关键矿产上,中国的储量也不容乐观,譬如锂矿石,尽管中国的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但依旧会受制于人,而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所以,在面对美国的制裁时,我们除了对等反制之外,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

图为运往世界各地的新能源汽车

最后,中国也可以向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打开市场,分化瓦解美国的封锁政策。世界那么大,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输出也并不是只有美国,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汽车产业海外布局位列前三的主要是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地,而在北欧、南欧的布局相对较少。

然而这些地方同样是经济发达区,而且同样面临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等问题,自然也就有着广阔的市场。事实上,只要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方向不变,那么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优势,即便美国能够封锁一时,也不可能长期封锁。

第三个问题:中美关系会不会因此再度紧张?

经过前段时间的中美高层频繁互动,双方关系确实存在向好发展的趋势。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必然会导致中美关系的再度紧张。早在2024年4月两国领导人通话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就明确提出了:“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

而现在,美国无视自己做出承诺,为了一己私利强行打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自然会让有向好发展趋势的中美关系,再度回到冰点。

图为中国的光伏产业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这样的行为甚至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是使用301调查来揭开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而现在,美国再度祭出关税大棒,很难保证中美不会进入到新一轮的贸易战中。

当然,对于美国的举动也不必太过在意,我们只需要做好舆论站位,继续开拓市场就好。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不论美国会对中国采取何种措施,始终都违背了国际交往中的平等往来原则,即便它高筑贸易壁垒,同时又对国内企业实行保护性补贴,也无法扭转中国正在崛起,中方的新能源产业正在蒸蒸日上的事实。而这样做的唯一后果,就是破坏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向好趋势。

总而言之,美国打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过是中美在各个领域博弈的一个缩影,这也恰恰说明了如今中美所处的地位正在发生逆转。美国的霸权主义必将走向衰落,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如果美方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依旧坚持错误的外交方针。那么,它的衰落也就是可以预见的。而我们要做就是,做好自己,坚持和平崛起,独立自主地同他国开展合作,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善意,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