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长沙尽锐出击不负春光

全球影像 2023-03-22 10:40:26

香港经济导报 肖建花 刘中伟

春节长假之后,长沙文旅消费依旧持续火爆,人们赞叹网红长沙“没有淡季”。随着肆虐三年的疫情阴影消散,长沙文旅迎来了强劲反弹;正月初八,“新年第一会”长沙3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2月中旬,一场火热的盛会——首届“德企长沙行”暨定向产经对接会在长沙举办,200余位中德政商代表齐聚长沙,“集体相亲”。

开年就开跑,开局即冲刺!兔年新春,在全国上下拼经济、稳增长的主旋律下,湖南长沙又一次敢为人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尽锐出击,不负春光,引领千帆竞发、万商奔流!

▲长沙城市风光

开局冲刺 项目为王

在中建八局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建设现场,20余台塔吊不断旋转,将材料运送到各作业点,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超过4000人。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项目建设现场,400多名施工人员忙碌不停,扎钢筋、砌砖、搅拌混凝土……这个湖南未来的“出版梦工厂”正在有序推进……

今年1月29日,长沙各处建设工地上一派热气腾腾,3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

▲1月29日,“新春第一会”长沙3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长沙开年即冲刺,其来有自。回望过去,在疫情防控及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冲击下,长沙的表现依旧亮眼。据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长沙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长沙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66.11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第一名。

延续去年的良好发展势头,长沙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今年长沙市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4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134亿元,分别增长28%和26%。

拼经济,抓项目,兴产业,必定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动能注入”。对于想要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长沙来说,强化招商能力,是必须要答好的“考卷”。

招商工作,拼的就是“快、准、稳”。2月3日,长沙举行2023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活动,38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1012亿元。

▲2月3日,长沙举行2023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活动。

乡情带动商情,在落地长沙的招商引资项目中,湘商所占比例正在逐步扩大。2022年,长沙吸引湘商的各项目标均超额完成——93家湘商回湘投资,比预计目标55家多了38家,总投资577.7亿元,比预计目标350亿元多出227.7亿元。

2月中旬,首届“德企长沙行”暨定向产经对接会在长沙举办,200余位中德政商代表齐聚长沙“集体相亲”。对于长沙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到访的德国企业家纷纷点赞,一个个新的合作项目正在酝酿之中,只待瓜熟蒂落。

▲德企代表团考察博世汽车

与此同时,长沙还出了新招,聘请了15位知名人士为首批长沙招商引智荣誉大使、招商大使、招商顾问,进一步发挥社会知名人士和业界精英对长沙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

不负春光,马不停蹄。长沙抓紧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围绕落实“招商新政12条”,聚焦“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新引进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6个,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8个。

实体经济 底气十足

走进位于长沙麓山南路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绕过一排绿化地带,迎面是一座圆盖形的恢宏建筑。去年10月,“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这里正式运行启动,其计算性能达到每秒20亿亿次算力,综合性能位居世界一流水平,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等众多领域持续提供着算力保障。

由“银河”脱胎,自“天河”出发,长沙培育形成了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去年,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长沙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这只是长沙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万亿俱乐部”的竞技舞台上,长沙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以先进制造业为底盘的实体经济,便是其拼经济的最大底气。

工程机械无疑是长沙制造的金名片。近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铁建重工第三产业园项目加紧建设,一期项目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产。这间长362米、每跨30米的三连跨钢结构厂房建成后,将使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产品下料、运输、加工、组装等全自动化生产,较传统产线将节省80%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将提高一倍以上。

工程机械是长沙首个千亿级产业,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5家以上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博世汽车、三一集团18号工厂被认证为“世界灯塔工厂”,中联、蓝思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智能制造50强”。

此外,长沙围绕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文化旅游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长沙。

目前,长沙已吸引德国博世集团、德国巴斯夫、日本永旺、英国保诚、荷兰壳牌、法国威立雅、新加坡益海嘉里、瑞典宜家等18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展现出新时代长沙的蓬勃发展活力和不断提升的投资“魅力值”。自2004年11月就已入驻长沙经开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不久前新晋2022年“灯塔工厂”名单。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扩建项目,去年9月成功点火试生产,扩建项目将使巴斯夫杉杉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正极活性材料生产基地。

1月31日,在确定投资长沙望城之后,深圳市亿联无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政说:“长沙有非常强的科教优势、交通优势、上下游终端产业聚集的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支持,能够让我们很快做出选择。”

一叶而知秋。优良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长沙拼经济的另一种底气。近年来,长沙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国各城市的优化营商环境竞争中时常占据“C位”。优质的营商环境,让长沙多次获评“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等荣誉称号。

文旅消费 全面复苏

自春节以来,长沙各景区一直人气火爆。橘子洲景区、岳麓山景区连发错峰出行的公告,五一商圈的网红店天天排起长队,地铁客流连续三周刷新纪录……长沙旅游消费的人气之旺,让人赞叹网红长沙“没有淡季”,人们熟悉的烟火气又回到了长沙街头!

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带动长沙消费市场加速升温。长沙海信广场一度延迟闭店,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周末的客流能达到5万以上,同比去年有70%的增长。网红店文和友工作人员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长沙文和友接待客流接近去年的两倍。

▲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

随着热气腾腾的文旅消费场景重现,让历经三年疫情的人们由衷感叹,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2月26日,由香港永安旅游组织、湖南光大国际旅行社接待的16名香港游客抵达长沙高铁南站,随着长沙首个香港入境旅游团,标志着长沙入境旅游正式重启。

对此,长沙市文旅广电局负责人表示:“长沙将以入境旅游恢复为契机,加大宣传推广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长沙在香港以及其他境外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长沙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名片。”

今年1月29日,长沙市及时出台了《长沙市2023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擘画全年经济工作,其中重点提出:深入挖掘潜在消费需求,突出文旅体展消费,推进“长沙味、湖湘韵、中国范”文旅名城建设,推出“长沙有喜·福满星城”购物消费节,加快餐饮行业复苏,提升城市“烟火气”。

2月14日,长沙市又发布了今年计划举办的重大会展项目,包括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十大展览项目,以及第二届中泰(长沙)经贸合作论坛、第四届中国新媒体大会等十大会议项目。

2023年是长沙会展的“项目建设年”。据悉,今年十大展览项目规划展览面积总计107万平方米,预计观众超过120万人次;十大会议项目预计参会代表超过2万人。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会展经济对于带动消费、提振行业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长沙致力于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其会展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最新公布会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显示,长沙持续保持中部第一,排名全国第八。

4 阅读:868

全球影像

简介:提供社会、财经、突发、视频、图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