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2015年),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向百万难民敞开国门,成为战后“欢迎文化”理念的标志性人物,象征着对移民的友善接纳。
十年后的今天,德国社会对移民的态度发生剧烈逆转,新词汇“遣返攻势”的出现,意味德国政策方向的根本转变。


据每日电讯报11月6日证实,当前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此前公开宣称国家已被难民“压垮”,其政府随即推出一项的计划,目标显著提升寻求庇护者的归国人数。
数据显示,德国目前有约70万叙利亚难民和40万阿富汗难民,此次“遣返攻势”将以这近百万群体为主要目标,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策略推进遣返工作。
遣返政策本周一(11月3日)晚间,默茨对未加入德国国籍的叙利亚难民发出明确通牒:要么主动返回叙利亚,要么面临强制驱逐。
他坚称叙利亚内战已经结束,再无申请庇护的正当理由,遣返工作可以正式启动,这番表态被外界视为默克尔时代“欢迎文化”的正式终结。

针对阿富汗难民,德国正与塔利班展开谈判,计划达成专项协议,将有犯罪记录的寻求庇护者通过定期包机遣返回喀布尔。该计划由默茨领导的中间派联盟拟定,联盟由其所属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联盟与中左翼社会民主党组成,政策设计兼顾激励与强制双重手段。
在激励措施方面,德国推出的归国项目,为自愿离境者提供多重福利:一次性补助金(单人最高1000欧元,家庭最高4000欧元)、免费机票、归国后三个月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此外每位成年人还可获得200欧元交通补贴,未成年人补贴为100欧元。
德国的这项政策较英国的自愿归国方案更为优厚,因为英国仅提供最高3000英镑的单一额度补助,且需通过仅限原籍国使用的专用卡支取。

虽然德国的归国项目官网提示“申请量巨大,等待时间延长”,但实际参与情况却不及预期。德国小报《图片报》获取的数据显示,迄今仅有2869名叙利亚难民接受了该计划,占叙利亚难民总数的0.4%。
德国本周推出新举措,向尚未抵达德国的阿富汗申请者提供现金激励,鼓励其放弃庇护申请。约2000名已通过德国难民审核却滞留巴基斯坦的阿富汗人,正被提供最高6500欧元的补偿金,条件是放弃申请返回塔利班统治区。

对于拒绝自愿离境的叙利亚难民,以及滥用难民身份犯罪的阿富汗难民,德国将启动强制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扩大移民拘留中心容量,在全国16个联邦州中6个尚无拘留设施的州新建拘留区块。
联盟协议中的另一项重大改革规定,对犯有严重罪行的寻求庇护者可实施“永久拘留”,他们要么在德国监狱服刑终身,要么接受遣返。德国还计划在特定情况下取消被驳回庇护申请者的法律支持,以加快驱逐听证的最终流程。
舆论争议这项“遣返攻势”虽在对移民问题不满的德国民众中获得支持,却遭到人权组织强烈批评,联盟内部也出现严重分歧。

本周,默茨与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公开爆发争执,瓦德富尔在访问大马士革遭轰炸郊区后明确表示,尽管阿萨德政权倒台,叙利亚仍“难以让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强制遣返叙利亚难民的做法表达强烈不满。
“庇护支持”等公益组织也警告,将阿富汗难民遣返塔利班控制区可能使其面临酷刑和死亡风险。
外界对默茨政府的政策执行力也持怀疑态度,此前联盟内部因基民盟提出的抽签征兵计划陷入内斗,该政策在社民党的强烈反对下已基本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