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湖南祁阳一家误食剧毒鹅膏菌,5岁男童救治无效离世

2025年5月29日晚,湖南永州祁阳市潘市镇村民付先生一家六口在晚餐时食用了自采的野生蘑菇。次日凌晨,包括付先生、其妻子

2025年5月29日晚,湖南永州祁阳市潘市镇村民付先生一家六口在晚餐时食用了自采的野生蘑菇。次日凌晨,包括付先生、其妻子、母亲、年逾八旬的外公外婆以及他们五岁的儿子在内,全家均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症状,随即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湖南省人民医院诊断,六人系误食剧毒蘑菇——灰花纹鹅膏菌导致中毒,病情危重,全部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抢救。

据医疗机构介绍,灰花纹鹅膏菌是湖南省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其毒素对人体,尤其是肝脏,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救治过程中,五岁的男童因年龄小、体重轻、代谢能力弱,毒素对其肝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伤。尽管入院初期孩子曾试图安慰父亲,表示自己“很好”,但其病情迅速恶化。医院评估后认为需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才有生存希望,相关情况经报道后,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进行了捐助。遗憾的是,因肝脏功能衰竭过于严重,孩子未能等到合适的肝源进行移植手术,于2025年6月9日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湖南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已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事件中一同中毒的五名成年家庭成员,经过医院及时的血液净化、解毒及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并脱离生命危险。截至6月10日,其中四人(付先生本人、其母亲、外公、外婆)已康复出院。付先生的妻子因身体状况还需在医院继续观察几天。

这起悲剧背后,是灰花纹鹅膏菌极高的致命风险。根据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的权威信息,此类蘑菇中毒具有特征性的病程:通常在误食后6至12小时潜伏期后才出现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之后可能进入约1至2天的“假愈期”,症状暂时缓解,极易让患者误以为康复而延误就医;最终毒素会在72至96小时后猛烈攻击肝肾等内脏器官,导致功能衰竭,儿童和老人尤为危险。专家特别指出,民间流传的通过颜色是否鲜艳、与大蒜同煮是否变色、或是否有虫蛀等方法来鉴别蘑菇毒性的说法均不科学可靠,灰花纹鹅膏菌外表灰暗朴素,常与可食用蘑菇混淆。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根据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监测数据,2025年初至6月上旬,全省已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6起,累计中毒人数达47人,显示此类风险在特定季节和地域持续存在。其中,老人和儿童因生理特点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针对野生蘑菇中毒的严峻形势,湖南省及永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已持续发布预警公告,明确指出每年5月至6月是剧毒鹅膏菌中毒的高发期。官方反复强调的核心预防措施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任何品种的野生蘑菇。对于不幸发生误食的情况,医疗专家警示:食用野生蘑菇后,若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现在食用后6小时以上,必须立即前往具备救治能力的省市定点医院就诊;若出现血尿或检查提示肌酸激酶急剧升高等横纹肌溶解迹象,则表明病情危重,需争分夺秒进行救治。这些科学认知和官方指导是避免悲剧重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