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的于文华,一生两个男人,一个助她成名,一个给她幸福

女星叭叭叭 2023-12-27 18:01:27

于文华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等等歌曲都是她的代表作,传唱度极高。

其实于文华是一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能取得现在的成就,除了她个人的努力,还跟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李凡。

如果没有李凡,就没有现在的于文华。

两个人相互成就,相互倾慕,是当时大家都看好的才子佳人,1994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结婚之后更是举案齐眉,夫唱妇随,是人人羡慕的眷侣。

可是1999年,却传出两人离婚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所有人都觉的不可思议。

如今两人已经离婚24年,他们各自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01

于文华出生于1965年,老家是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城六村。

有于文华的时候,父亲就已经60岁,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地,还养着几头牛羊。

艰苦的生活条件,闭塞的交通,村里的人除了上田里干活,就是捧个大碗在门口拉家常,除了过年,很少有文娱活动。

从来都没有学习过唱歌的于文华却又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婉转动听,就像一个百灵鸟。

于文华的哥哥姐姐那时都已经成家,因为没有文化,就只能做一些体力活,所以他们都劝说父亲,不管怎么样,也要让这个小妹妹读书。

靠着卖粮食,以及哥哥姐姐的资助,于文华在1982年考上了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评剧,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

考上大学的于文华成为了家里的骄傲,为了供她读书,已经快70岁的父亲依旧佝偻着身体在田间劳作。

于文华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父母过上舒服日子。

可就是于文华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却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那时她还没有来得及告诉父亲,她已经被中央歌舞团录取。

父亲的去世,成为于文华毕生的遗憾,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为了供她上学,几乎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

现在她有能力报答父亲了,父亲却走了。

母亲哭着说:“你的父亲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他把一切都给你之后,就走了,他是怕拖累你。”

于文华泣不成声,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母亲。

其实在大学期间,于文华就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被《红楼梦》剧组选中,录制了《葬花》、《提帕》等歌曲,

特别是《葬花》,很多人听了都被她唱哭,纷纷感叹:

“这哪里是在唱歌,简直就是在用嗓子绣花。”

有一些名气的于文华在1990年,参加了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并演唱了歌曲《仙鹤》,她是整个开幕式中,唯一的一名独唱演员。

02

90年代,卡拉ok已经开始流行,很多歌手都会去录制。

1991年的一天,于文华去录音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李凡。

李凡的履历也很惊艳,他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高材生,而他的父母也都是四川音乐学院的老师,家学渊博。

大学毕业后的李凡加入中国唱片总公司,成为了一名录音编辑,当时他所在的部门算上他,总共才三个人。

录不完的音,加不完的班,让李凡苦不堪言,感觉耳朵都要废掉了。

直到于文华的出现,“用嗓子绣花”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于文华一开口,本来有些瞌睡的李凡一个激灵就清醒了。

他抬头一看,只一眼就让他很惊艳,烦闷的录音室里好像突然吹进了一缕清风,而于文华就是那一缕风。

李凡的异样被于文华捕捉到,录制完之后于文华小心翼翼的问李凡:

“是不是唱的哪里不好?”

李凡这才发觉自己已经盯着于文华看了好久,

“挺好的,唱的很专业。”

得到李凡的肯定答复,于文华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于文华离去好久,李凡才懊恼的拍脑门,后悔没有问问这个女孩子叫什么名字。

之后的好几天,李凡的心中全都是于文华的影子,期盼着她还能再来录音。

果然没过几天,于文华又来了,李凡这次抓住机会,互通了姓名,还聊了一些音乐上的话题,越聊越投缘。

一来二去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是很多人羡慕的音乐情侣。

这在这一年的秋天,李凡拿到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耳熟能详的《纤夫的爱》,这首歌不管是填词还是作曲,在李凡看来都是高水准。

可这这首歌就是不红,这首歌的是由余凤兰、李天培唱的,两个人都是民族唱法,于是李凡灵机一动,

心想要不要试一试通俗唱法,或者这首歌能红。

那找谁来唱呢?

李凡第一个就想到了于文华,当时两人已经是一对恋人,李凡邀请,于文华自然不会不答应。

但是在男歌手上,李凡就开始犯愁,他原本是想找韩磊,但是想想这首歌是以女声为主,让韩磊唱太过委屈,人家也不一定会答应。

最后有人给李凡推荐了尹相杰,当时尹相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李凡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就让尹相杰来唱了。

不的不说李凡确实独具慧眼,这首唱不红的歌被他重新录制之后,马上就红了,歌词朗朗上口,很有画面感,旋律轻松简单,这样的歌很容易被传唱。

这首歌刚被录制出来不久,就成为卡拉ok的热歌,谁都会吼几嗓子。

为了捧红于文华,李凡着实费了很多心思,还专门组织于文华和尹相杰一起到湖北巴东县拍摄了这首歌的MTV。

于文华撑着伞坐在小船上,而尹相杰走在岸上,男女对唱,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画面。

而于文华和尹相杰也从此一炮而红,还参加了当年北京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唱这首歌。

03

那时李凡和于文华的恋情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随时都可以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李凡不甘心,非要想亲自给于文华写一首歌,来做他们的结婚礼物。

1994年,李凡写出了《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的歌词,并且邀请作曲家赵小源来作曲。

这首歌就是李凡为李文华量身打造的,继续延续了《纤夫的爱》的风格,还是由尹相杰来伴唱。

1995年这首歌正式与观众见面,把李文华和尹相杰推上了事业的巅峰,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还特意邀请于文华参演电视剧《一亩三分地》的主角。

于文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李凡功不可没。

不久之后,于文华和李凡就牵手结婚了,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这样的音乐才子与才女的组合,风头一时无两。

李凡在跟着于文华出名之后,却招来了烦恼。

很多人都想借助李凡的名气来推出新歌,找他录歌的人络绎不绝,也因此招来很多人的嫉妒。

李凡开始被公司里的人排挤,把他的工作一点点的减少,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让李凡非常痛苦。

最后他在于文华的鼓励下,从公司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工作室,自己找资源,自己录歌。

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投入非常大,李文华为了支持李凡的事业,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

而李凡也顶着巨大的压力,每天熬夜搞创作。

于文华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她了解创作的不易,因此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李凡的饮食起居她也都亲力亲为,大到添置衣服,小到给皮鞋打油,都是于文华来做。

工作室慢慢有了起色,他们的爱情也越来越甜蜜,1996年,他们的女儿李思妤出生了,女儿的到来让他们更加幸福。

都说孩子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可就是这样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却在四年之后走向了终结。

自结婚以来,于文华都是一个好妻子,好儿媳,不仅把李凡照顾的很好,而且对婆婆也很孝敬。

每次回四川探亲,她都坚持下厨做饭,吃完饭之后抢着收拾碗筷洗碗,把公公婆婆当做亲生父母般孝敬。

而李凡也经常去看望于文华的母亲,还把岳母接到北京来居住,不忙的时候就带着岳母去公园散步。

就这样和睦的一对佳人,却在1999年的时候突然宣布离婚,女儿归于文华所有。

两人离婚之后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外界纷纷猜测两人离婚的原因,毕竟在此之前他们没有任何感情不合的征兆。

有人说是他们都忙于工作,聚少离多,以至于让婚姻产生了裂痕。

也有人说是李凡对婚姻不忠,致使李文华难以接受,最后不得不走到这一步。

说法很多,但是都没有得到李文华和李凡的回应,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唯一确定的是,在离婚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李文华都以泪洗面,李凡时常来家里看望女儿,李文华还会给李凡买一些皮鞋,领带之类的。

04

离婚之后的于文华心中无比苦闷,于是便经常上网聊天,她与李年,便是在qq上认识的。

李年是一名很有名气的钢琴家,而且比于文华还小两岁,不仅在音乐上很有见解,而且谈吐幽默。

每次于文华不开心,李年只需要几句话,便可以让于文华一扫愁云,每次和李年聊天,于文华都觉的时间过的非常快。

时间久了,两人都开始对对方产生好奇,于文华毕竟是著名歌唱家,名声在外,但李年长什么样,于文华还是很想知道的。

于是两人不再限于网上聊天,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约会。

李年也是带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只是看着太过成熟,明明比李文华还小两岁,却看上去很像于文华的大哥。

但是于文华不嫌弃,因为在她心里,李年就是一个像哥哥一般关心她的人,考虑问题周到,很会照顾人。

几次约会之后,于文华明显的能感到到李年对她的情谊,但是她却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因为在于文华看来,自己毕竟是离过一次婚的人,而且还带着一个女儿,觉的配不上李年,也担心女儿会受到伤害。

每次李年小心翼翼的把话题引到两人的感情上,于文华便会不动声色的转移话题,时间久了,李年也发现了问题所在。

于是他对于文华说:

“你放心,我既然爱你,自然也会把你的女儿当做我的女儿的。”

李年果然说到做到,每次去于文华家里,都会给李思妤带礼物,并且手把手的教李思妤弹钢琴。

这种耐心可以装一天两天,但是总不能装一年两年。

每次李年带着李思妤玩,李文华都在一边默默的看着,她看得出来,李思妤也很喜欢李年。

2001年,36岁的于文华嫁给了34岁的李年,当时很多人都觉的李年配不上于文华,毕竟于文华实在太有名了。

但是两人都没有说什么,于文华不必多说,而李年更是一个行动派,他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是配得上于文华的。

05

在结婚之后,李年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他的朋友都为他感到惋惜,毕竟他在弹钢琴这个圈子里,还是很有名的。

但是李年不这么觉的,认为人生有舍才有得,如果太过贪心,最后可能会什么都得不到。

从此之后,李年就做起了于文华的经纪人,于文华出去演出,他就在家里照顾女儿,帮助于文华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李文华在李年的帮助下,在2001年之后,又出了《想起老妈妈》、《不要惦记家》等等歌颂亲情的歌曲,同样引来了非常热烈的反响。

李文华这才发现,李年在音乐上的才华一点都不输给前夫李凡,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要比李凡超前。

以她现在的年纪,再去唱“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肯定也不合适,选择亲情类的,有岁月感的歌曲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嫁给李年之后,于文华的事业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一路高歌。

这时再也没有人说李年配不上李文华了,至少对李文华的爱,没有人能超过他。

为了李文华的事业,以及考虑到李思妤的成长,李年坚持不要孩子,这让于文华感觉非常愧疚。

在得知李文华的父亲早逝,只有老母亲还生活在农村,让李文华非常挂念之后,

他就自作主张,在他们家附近买了一套小点的房子,跟于文华商量把母亲接来,这让于文华非常感动。

房子里的各种家具,也都是李年亲自挑选的,他的细心让于文华都很惭愧,就连床垫的硬度他都试了好几次,生怕老人家不习惯太软的床。

2008年,李文华的母亲查出了肺癌,已经到了晚期。

住了几个月的医院,李年就在医院伺候了几天,在得知无力回天的时候,李年又尽力的安慰于文华:

“妈妈年纪大了,就不要在医院遭罪了,我们送她回家,让她开开心心的走。”

于文华和李年一起,遵循母亲的意愿回到了老家,在过完春节后,在大年初四安详的离去了。

李文华的母亲知道,自己的三个子女中,于文华最有本事,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走了之后,几个儿女变成一盘散沙。

于是母亲临终交代几个子女:“我走了,但是家不能散。”

在母亲去世后,于文华心情低落到极点,非常的颓废,李年看了很担心,于是他便把于文华的哥哥姐姐一家人都接到了北京。

希望亲人的陪伴能让于文华走出悲伤。

如今于文华与李年结婚已经22年,事业爱情双丰收。

而李凡在和于文华离婚之后,一直到2005年才低调的组建了新的家庭,事业虽然没有李文华红火,但是也依然在为音乐做着贡献。

结语

于文华和李凡由原本的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而且两家人关系都很好,是不错的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离婚之后往往会老死不相往来,让孩子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能像李凡和李文华这样大度的,其实很少。

离婚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试图探究他们离婚的原因,

但是不管是问李文华还是问李凡,他们都会说对方很好,不说一句坏话,不泼一杯脏水。

这样的情谊,非常的难得。

老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一场,相识就是缘分,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大可不必闹的老死不相往来。

尽管爱情已经不在,但毕竟也曾夫妻一场,留一点爱,也会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0 阅读:155

女星叭叭叭

简介:更新内娱女演员的娱乐八卦及出圈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