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41岁魏东:市值300亿的湖南富豪跳楼身亡成谜,70亿资产留给妻子

作者| 波卜编辑|知愚2008年4月29日下午,41岁的涌金系大佬魏东,突然从家中九楼的阳台跳下,当场死亡。这一跳,带给

作者| 波卜

编辑|知愚

2008年4月29日下午,41岁的涌金系大佬魏东,突然从家中九楼的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这一跳,带给家人无尽的伤痛,也留给外界许多的谜团。

魏东,这位叱咤商界的传奇人物,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一辈子也走不完的财富路,被称中国资本江湖上“最后的大佬”。

可是谁能想到,一个坐拥巨额资产的大老板,居然以如此极端、惨烈的方式结束一生。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魏东,出生于湖南一个金融世家,有一个胞弟魏锋。父亲魏振雄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会计学家。

从小受到家境和父亲的熏染,魏东学生时代就显示出在“金融”方面独有的天分。

1986年,魏东考入了中央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系。大学期间,他努力好学,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

出来后,他顺利进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工作。这在当时,可是众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工作四年后,他熟悉了资本运作的规则,不安于现状,决定下海创业。

1994年,27岁的魏东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开启了涌金系的资本之路。

时隔一年,他又创建“上海涌金投资有限公司”。据说,公司叫“涌金”,除了有好的寓意外,还源于杭州的“涌金门”。

大概是名字带来的好寓意,魏东的生意越做越好。随着“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爆发,魏东更是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扶摇直上,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327”是一个国债期货的代号,不是日期。1995年的2月23日,被外界称为中国证券最黑暗的日子。期货暴涨导致合约价格飙升,证券界陷入混乱状态。

作为一个有着经验的操盘手,魏东自然不会放过机会。他利用期货价格的波动,从中获利2亿多。

初次尝到甜头的魏东,更是乘胜追击。他将重心转向股票领域,又以“盲点套利”的模式,利用转配股、法人股受让等资本的运作,迅速扩大规模,再次获得高额的利润。

魏东一战成名,获得了“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红马甲”的美称。

魏东并不沉溺于“盲点套利”的操作,毕竟机会转瞬即逝,从套利到实业控股,公司才可长远发展。

1999年,魏东以1.8亿元注册“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随后,他受让九芝堂原控股股东持有的3800万股国家股,成为九芝堂的第一大股东。2002年,湖南涌金又将千金药业揽入怀中,魏东摇身一变,成为千金药业的掌门人。

这种控股实业的赚钱模式,让抢先一步的魏东尝尽甜头。

但魏东的野心不止于此。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萎靡不振,魏东再次把握时机,收购了成都市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后来更名为“国金证券”。

第二年,国金证券”的借壳上市,一个覆盖风险投资、实业、证券等领域的庞大集团初具规模,资产市值达到300亿。

40岁的魏东,更是以50亿元的个人身价,荣登中国富豪榜榜单。

然而,无限风光的他,此后并未继续做出让大家咋舌的投资举措。一年后,他纵身一跃,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其实,在魏东的辉煌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危机。

中国市场的监管收紧,外界竞争的压力,都让赚取盲点和政策红利的挣钱模式,已成过去式。同时,有关“327国债”国有资产流失的调查传闻,也让魏东本人和公司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也许,外部的舆论压力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消减,但内部的困局,却如一只无形的手,勒得魏东喘不过气。

知情人士透露,在魏东死前,曾被有关部门约谈调查,正是关于王益的相关事项。

而在魏东死后的第二年,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因涉嫌受贿落马。

一直有传言,王益在工作期间,重点培养了两个得意的弟子,其中一位就是魏东。

魏东能够在收购法人股,转配股等资本运作自如,不少都是王益的亲自指点。

尽管没有足够的证剧证明他参与了违法行为,但他的个人声誉深受损坏,后续会面临众多的调查,公司也在圈子里饱受争议。

也许,正是内外的双重压力,让魏东心理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

正如他在遗书里写到:我深受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双重折磨,已经无法面对生活,对未来毫无信心。 我决定把大家解脱出来,自己也解脱,谅解我的软弱。

最终,他抛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以及柔弱的妻子,纵身一跃,去了另一个世界。

写在最后:

魏东的人生,是成功的,也是悲剧的。

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他一次次抓住了赚钱的机会;

可是风口过后,他却困于依赖政策红利和旧有的运作模式,不敢直面涌金系的未来。

—END—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