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车展的焦点,被一台十万元级纯电车彻底“霸屏”。11月21日,MG推出全球首款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宣布12月正式交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产品发布,而是给躁动的新能源行业踩下了“技术落地”的实锤。当很多品牌还在实验室里展示半固态电池概念时,MG已经把它装进了普通人买得起的车里。
从“被动逃生”到“主动防御”的行业跨越
新能源车主的焦虑,始终绕不开电池安全。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电池热失控占比高达68%,而传统液态电池的隔膜缺陷,让碰撞后的安全风险难以根除。即将在2026年实施的“最严电池安全令”,已明确要求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这倒逼行业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正是踩着这个行业节点的破局者。它没有走“补丁式加固”的老路,而是通过半固态电解质的底层突破,从根源上降低风险。中汽中心的测试最有说服力:在螺纹钢穿刺、高温火烧等六大极限测试中,其标准比行业最高值再加码20%,远超新国标要求。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哪怕遇到极端情况,电池起火爆炸的风险也大幅降低。

更关键的是技术下沉。目前半固态电池多配套30万以上车型,而MG用不到10万的限时补贴价,让尖端安全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这种“安全平权”,彻底打破了“高端技术只配高端车”的行业惯性。
IP焕新:MOLI背后的年轻化沟通新语言
新能源竞争早已不止于技术参数,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成了新战场。MG在车展上同步发布的全新IP“MOLI”,正是应对这一趋势的关键落子。这个融合了赛车头盔元素的数字化形象,不是简单的视觉符号,而是品牌年轻化转型的“智能伙伴”。

MOLI的落地路径很务实:首发搭载于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的车机界面,从语音交互到导航车标全程陪伴,后续还会通过OTA覆盖更多车型。未来它会升级为贴身管家,支持自定义皮肤,2026年还将上线更多互动功能。这种“可成长”的IP设计,把冰冷的汽车变成了有温度的出行伙伴。

从行业视角看,MOLI是品牌数字化的抓手。12月登陆MG官方APP,明年进驻数字展厅,周边产品也将同步上线,形成“车内外联动”的用户生态。这种以IP为核心的沟通方式,正成为新能源品牌拉近年轻群体的标配。
10万级市场的“全维越级”逻辑
10万级是纯电最大众的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赛道。MG的策略不是“单点突围”,而是“全价位段碾压”:6万级的随心版有437km长续航,7万级的从容版装着20万级才有的智能芯片,10万内的智趣版能实现跨省通勤的续航与辅助驾驶。

半固态安芯版的加入,让这个矩阵更具杀伤力。它解决了北方用户的核心痛点——低温快充和放电性能的提升,打破了“新能源车不入东三省”的魔咒。对行业来说,这是在教育市场:好的纯电车,不该让用户在安全、续航、智能中做选择题。
这种产品逻辑,让MG在广州车展上收获了实打实的人气。5米高的MOLI装置、半固态电池技术展区,还有模拟低温环境的“冰雪”装置,都让技术变得可视可感,也让“10万内最值得买”的标签更加牢固。

从1924年“跑车平权”的初心,到如今的“技术平权”,MG的百年基因里始终藏着“让更多人享受好技术”的坚持。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的量产,不仅是一款车的成功,更是给行业立了一个标杆:新能源的竞争,最终要回归用户需求。当技术不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普惠的保障,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