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颜值还是安全,雷军眼里哪个才是“真”第一?

11月16日,上午十点,北京小米科技园。雷军打开了微博。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舞,像是着了魔——短短几小时内,他连发数条微博

11月16日,上午十点,北京小米科技园。

雷军打开了微博。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舞,像是着了魔——短短几小时内,他连发数条微博。而令人奇怪的是,雷总不是忙于新品预热,也不是米粉节抽奖,而是在进行一场史诗级的在线辟谣。

“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安全高于一切!”,“‘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

你以为雷军在干嘛?雷军在为两年前的一句话”还债“。

2024年4月,雷军在谈产品定义的时候说了句大实话:“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结果这句话像长了腿似的,在发酵一年后变成了“雷军亲口承认:小米汽车颜值比安全重要”。

这事儿魔幻吗?魔幻。但魔幻的背后,藏着一个新能源车行业的终极命题:在颜值经济当道的时代,”好看“和“安全”难道真的不能兼得吗?

或者说,当雷军说”好看是第一位的“,他说的”第一“和我们理解的”第一“,是不是同一个”第一“?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案发现场”,雷军到底说了啥?当时雷军的原话大概是:”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但安全,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

这话说得有问题吗?从正常人类逻辑看,完全没有。这就好比你在相亲的时候对媒婆说:”找对象眼缘是第一位的,但人品是底线。“有问题吗?没问题啊!

但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是”标题党“的天下,是”断章取义“的乐园。一年后,这句话被精准阉割,变成了: 雷军说”好看比安全重要“。

11月16日,当这个话题再次被炒上热搜,雷军终于坐不住了。他先是祭出了2023年和2024年的微博截图,像甩出王炸一样往外扔:”小米汽车,安全是第一条,安全是前提,安全高于一切。""我们采用了90.1%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潜艇级强度。""我们全系标配16项主动安全功能。“

更骚的是,网友针对雷军的表态不买账,反而进一步追问:”那你不是说好看是第一位的吗?第一位和前提,这不矛盾吗?“矛盾吗?不矛盾。但这事儿妙就妙在——它精准击中了新能源车用户的认知盲区。

在讨论”第一“是什么之前,我们要先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小米SU7,到底安不安全?

这个问题,雷军说了不算,网友说了也不算,只有测试机构和标准有发言权。

去年,小米SU7参加了C-NCAP 2024版新规测试。这个新规有多严?严到让很多车企想当场退赛。但SU7的成绩单,堪称"别人家的孩子":综合得分为93.5%,在乘员保护、行人安全及主动安全三大领域表现突出。

93.5%是什么概念? 咱们横向对比一下:理想L6 90.5%,小鹏P7+ 88.1%,比亚迪海狮07 87.3%。这数据甩出来,质疑者该闭嘴了吧?不,他们会换个角度说:"C-NCAP是五星批发部,小米测评没输过,但到大家手上没赢过!"

好,那我们再看具体数据。

车身结构上小米SU7采用"钢铝混合装甲笼式车身",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90.1%,部分钢材达到潜艇级强度扭转刚度高达51000 N·m/deg,能承受高达820 kN的侧向冲击。

全系标配16项主动安全功能,包括AEB自动紧急制动、BSD盲区监测、LKA车道保持等。在C-NCAP的AEB测试中,SU7对行人、儿童"鬼探头"等复杂场景的识别和响应能力表现突出。

电池方面,SU7采用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芯倒置,通过了针刺、挤压、火烧等超过40项极限测试。而在热管理方向上,小米通过17层高压绝缘防护、14层硬核物理防护以及双大面冷却面积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在55°C满电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这配置,你跟我说不安全?

那么,确定了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之后,我们来聊聊最核心的问题:好看,到底会不会安全?

雷军说"好看是第一位的",被网友抓住把柄。但问题是,他说的"好看",和我们理解的和某豪华车品牌有异曲同工的设计,是一样的吗?

从2021年开始,小米汽车的设计团队就由前宝马设计师李田原领衔。他们的设计哲学是:"力量与优雅的平衡","符合直觉的美学"。这话说得玄乎,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既要长得帅,又要能打的。

小米SU7最出圈的设计,就是那个0.195Cd的风阻系数。官方宣称这是"全球量产轿车最低"。有人要说了:"风阻系数低,不就是为续航吗?跟安全有啥关系?"

这关系可不小。

首先,低风阻本身并不直接等于高速稳定,但 SU7 实现超低风阻的方式,恰恰融合了一整套高性能空气动力学设计:前唇扰流、主动升降尾翼、后扩散器……这些都不是装饰件。它们协同工作,在降低风阻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下压力和车身稳定性。

而操控稳,本身就是安全的重要一环——尤其在高速变道、紧急避让或湿滑路面上,稳定的车身姿态往往就是避免事故的关键。

其次,小米 SU7 在设计上强调“黄金比例”的视觉美感——通过优化车身比例(如轴距、轮距与高度的关系),营造出低趴、协调的姿态。

虽然“0.618”更多是一种美学理念而非硬性工程指标,但这种低宽造型确实有助于整车重心下探。官方数据显示,SU7底盘的高度仅为 134mm,低于多数传统轿车。而更低的重心意味着更强的抗侧翻能力,这本身就是被动安全的重要一环。

所以,雷军说的"好看是第一位的",这个"第一位",其实是"第一性原理"的"第一"。

好看不是目的,好看是结果。是通过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科学,一系列硬核技术堆出来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反过来又提升了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回到最初的思考:雷军说的"第一",到底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是马斯克天天挂在嘴边的词。意思是,回到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思考问题。

造车的本质是什么?是从A点到B点的安全移动。所以,安全的"第一性",是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但造车的本质,也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什么?是审美,是情感,是认同。所以,好看的"第一性",是敲门砖,是吸引用户的第一张牌。

雷军说"好看是第一位的",是说:没有好看,用户连了解你安全的兴趣都没有。但他没说后半句:没有安全,好看就是花架子,是移动“棺材”,这才是完整的逻辑。

分析完小米,咱们再格局打开,看看整个新能源车行业。

特斯拉为啥是爆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重新定义了"好看"。极简内饰、无框车门、流线型车身,让燃油车瞬间变成老古董;蔚来为啥是爆款?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服务"。NIO House、换电站,让用户有了归属感;比亚迪为啥是爆款?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技术"。刀片电池、DM-i,让续航和油耗不再是问题。

发现了吗?每个爆款,都有一个"第一性"标签。特斯拉科技第一、蔚来服务第一、比亚迪技术第一、理想家庭第一、小鹏智能第一。

而小米,想打什么标签?设计第一。但小米聪明就聪明在,它没说"设计唯一",它说"设计第一,安全前提"。

所以在雷总这,那句"好看是第一位的",不是价值观,是方法论。

在新能源车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安全已经是"人有我有"的标配。不安全的,根本出不了厂。但颜值,才是"人无我有"的差异化。SU7的成功,证明了颜值能换流量,流量能换销量。

可雷军也没飘,他一遍遍强调"安全是前提",甚至在凌晨三点发微博自证清白。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颜值是敲门砖,但安全是压舱石。

所以,"小米的第一相对论"是什么?

它是造车新势力的生存法则:用颜值拥抱市场,用安全敬畏生命。它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既要又要还要。它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厚积薄发。

说回这场微博口水战。雷军大中午地刷屏,看似狼狈实则高明。他用自己的"失态",换来了全网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深度科普。

这波啊,这波雷军在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