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两名上校阵亡,包括第4摩步旅旅长,这波抓包属实吃亏

杨同学的娱乐世界 2023-05-15 11:21:06

之前瓦格纳集团老板普里戈金抱怨侧翼的俄正规军守不住阵地时,罗列了一些俄军番号。

其实这些俄军大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而是分别来自顿涅茨克第1军、卢甘斯克第2军和志愿者第3军。因为上述这几支部队基本都贴在一线,而且都有各自的任务区,甚至几天前还在本区作战,因此对于普里戈金报出来的这些番号,此前疑问不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卢顿部队通常比俄正规军的防守韧度要强,而在阿特木斯克南北两翼阵地却在几天内接连后缩,这也是不正常的。

不过随着俄罗斯国防部的官报信息,逐渐证实了普里戈金所言的真实度,俄军的确是将顿巴斯武装和志愿者部队抓包到了阿特木斯克。

而且不仅如此,还出现了第4摩步旅旅长马卡洛夫上校和军团负责军事政治工作的副职布罗夫科上校的阵亡事件。

根据俄方通报的信息,第4摩步旅是在伊万尼夫斯克以南(即阿特木斯克南翼战场)抗击乌军进攻,在击退乌军第三次进攻时,旅长负重伤不治身亡;而布罗夫科上校也是在击退乌军一次进攻时,身受多处弹片伤而阵亡。

另外在俄国防部的通报中,还出现了第200摩步旅在博达尼夫卡方向(即阿特木斯克北翼战场)作战;另外还出现了第6摩步师参战的信息。

结合此前的报道中出现的第9旅、第72旅等部,我们大概梳理下这些部队的隶属和部署情况。

其中第9旅属顿涅茨克第1军,布防在北翼战场;第4旅属卢甘斯克第2军,布防在南翼战场;第6师和第72旅属志愿者第3军,前者防区不明,后者布防在南翼战场;第200旅属正牌俄军,布防在北翼战场。

另外,在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中,空降兵尚在战区内并提供支援。

当然,在俄国防部的通报中,只能看到俄军毙伤多少乌军、干掉乌军多少装备、击退了多少次进攻,似乎胜利不断。但从战线的变化状况来说,却是在不断后缩。

现在北翼战场的状态是,乌军将俄军逐出了O06公路附近的阵地,并向北反击到了别尔希夫卡水库以南区域,将O06补给线所受的直接威胁解除,另外在北翼俄军控制区的西侧也发动了反击,并占领了一些俄军阵地/灰色地带。

南翼战场的情况对俄军来说,不是好消息,因为乌军现在基本将俄军逐出了高地,不仅解除了T公路所受的直接威胁,反倒威胁到了俄军在南翼最核心据点——克里希夫卡。

通过目前掌握的信息,我们大致可以还原下这波俄军被动的基本情况。

首先在阿特木斯克方向,一直保持进攻的是瓦格纳集团。

我们之前说过,按照正常的军事作战流程,瓦格纳部队在23年1月初(此时已连续作战3个月)吃下苏勒答尔后,应由俄正规军轮换,并加大兵力投入,在阿特木斯克方向发展攻势。

不过,俄军并没有选择抓住这个机会,此后仍以瓦格纳部队在阿城方向攻略。

由于瓦格纳部队本身规模有限,因此战略级的战机就只能缩水到了战术级别。此时乌军将主力抽回来休整,并抓紧组建新军,瓦格纳部队虽然也很疲惫,但由于乌军兵力密度的大减,因此得以在阿城的南北两翼取得较大进展。

至3月初时,南北两翼的有利态势形成,乌军守城决心动摇。此时,如果将瓦格纳部队替换下去休整,由俄正规军轮换上阵,也是一种很好的部署。但俄军依然选择按兵不动,在阿城担负攻击作战的仍只有瓦格纳部队。

由于乌军已初步恢复元气,再加上俄军这种状况,遂决心以战区能抽调的兵力集结于阿城,与瓦格纳部队打起了巷战,试图耗死这支俄乌战场上攻击威胁最大的俄军部队。

又是两个月血战后,瓦格纳吃下了阿城的绝大部分,但自身也伤亡惨重、极度疲惫,遂有了普里戈金的“火山喷发”。

当时,外界所得到的信息是,俄军空降兵部队负责瓦格纳的侧翼掩护。但是结合后续的情况来看,真正布防在侧翼一线的依然是瓦格纳部队,空降兵所提供的支援很可能只是炮火援助。

而随着城区绞肉和一线顶牛所付出的重大伤亡(瓦格纳平均每月伤亡大约是2000到3000人,且已持续半年时间),瓦格纳单凭自己之力再硬吃乌军西部的高楼堡垒区(常驻乌军3000到5000人,且在持续添油),已极为吃力。

所以瓦格纳的诉求是要炮弹,以解决攻坚问题;要侧翼保障,以抽兵回去,专门攻坚。

俄军总部对于战场动态变化的反应,似乎有些迟钝,对于阿城这种整个战场上唯一持续激烈攻防的战区,并没有太灵敏的认知。

这既反映在之前不抓有利战机的问题上,也反应到抓住一支部队就用到死的现实上。

甚至于说,尽管俄军主力已经休整大半年时间了,结果在应付普里戈金需求上,竟然还是从前线抓包,分别搞来了卢顿武装和志愿者单位,正牌俄军则只有一个第200旅。

因为上述单位大多有自己的任务区,所以这波抓包带有应急性质,基本上是各部仓促接到命令后,主官带队仓促开到阿特木斯克战区,在尚未熟悉战区环境的情况下,就贸然接防。这种情况遇到对方的攻击,是要吃大亏的。

我们常说俄乌亲兄弟,在去年11月时乌军将其赫尔松集团转用于此时也是这种用法,后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

而单纯就这次俄军出现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多聊几句。

以先前第72旅阵地失守的情况来说,基本是该旅刚进入阵地,附近的瓦格纳部队就撤防了。乌军观察到俄军换防的漏洞后,立即发动攻击,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

再如这次第4摩步旅旅长的阵亡,其实倒也不是乌军端掉了该旅指挥部。因为第4摩步旅此前负责的是克里米纳防线,该旅旅长是一位经常到前线靠前指挥的军官。这次因为是临时抓包,所以自己就带队先到防区了,结果在一线的作战中阵亡。

随后因为主官的阵亡,导致阵地接连失守,现在乌军已经将南翼高地的俄军逐出。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军团负责政治工作的一位副职上校阵亡,其大概率属于卢甘斯克第2军。

此前出现了一个动员营(374营)在克里希夫卡以北脱离阵地的情况,很可能是卢甘斯克方面兵力也吃紧,只能增调动员营上阵,结果在前线除了问题,带队的军政长官在稳固阵地时,阵亡于前线。

所以,俄军近期的这波异动就好解释了。

整体上还是部署过于仓促,增调来的单位系统过于繁杂,接防过程过于混乱,导致被乌军突击得手。

而从俄军增调到阿特木斯克的兵力构成来看,明显还是可以看到为了减轻正规军战损,所进行的一些操作。

事实上俄军使用卢顿及志愿者武装,跟使用瓦格纳是有相似性的,即抓起来就用个够,后者当然也承受极大的损失。

如今顿巴斯武装的阵亡者大致可占到整个俄军系统的四分之一左右,瓦格纳也占约四分之一,志愿者武装约占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正牌俄军以大得多的规模其实只承受了一小半的战损,如果考虑到近半年来的作战,其承受的战损比例则更低。

应当说俄军多用“杂兵”的策略是有一定成效的,但用兵目的在于打胜仗,只有打赢才可减轻整体战损。俄军不愿动用正牌部队打硬仗的总体策略,使得一系列战机付之东流,甚至多次引起战场异变,将会在整体上增加俄军伤亡,纵使正牌俄军在战损中的比例降低,但由于基础数据的增加,其战损绝对数也不会很少。

阿特木斯克战区从极为有利的状态,到出现异变,应当说是跟俄军的用兵策略关系很大的。

现在对俄军来说,瓦格纳收回兵力后主攻城区,大概率是可以吃下的;主要是在两翼方面,卡住现有要点,不要再过度收缩了,如此以防守态势准备应对下一阶段的战事变化,倒也是现实之举。

当然,由于此线俄军出现的异动,会否对乌军的大反攻造成直接影响,促使其在此线投入更多力量,这倒是在随后可以多多观察。另外,俄正规军整备后的主力到底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向、以何种形式参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0 阅读:308

杨同学的娱乐世界

简介:欢迎来到杨同学的娱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