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深度对话揭示茅台如何践行民族品牌使命担当

天眼新闻 2024-05-19 13:40:44

近日,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卓玛才让做客新华网文化频道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打造的高端文化访谈栏目——《文保会客厅》,与新华网文化频道主编袁思陶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介绍了茅台多年来的公益事业发展之路。

卓玛才让做客由新华网文化频道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携手推出的高端文化访谈节目《文保会客厅》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

承担社会责任 展现企业担当

茅台作为民族品牌,长期以来奉行大品牌大担当社会责任观,以感恩之心照亮担当之路。据茅台厂志记载,茅台酒厂早在1991年便投身公益,当年捐款100万元,支援全国灾区抗洪救灾,这是茅台践行公益的起点。

在捐资助学方面,从2012年起,贵州茅台累计捐资超12亿元,连续12年组织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在全国资助23万余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这一项目2023年也荣获了“中华慈善奖”。

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一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赤水河保护为例,2012年起,贵州茅台累计出资4亿元,专项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2021年贵州茅台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了“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促进文物的活化利用。2023年,我们积极加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力量。

在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茅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帮助贵州道真县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支持道真县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由于茅台在脱贫攻坚领域的特殊贡献,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随着茅台集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也引领了我们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纷纷参与,逐渐形成了茅台的公益事业体系。2021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茅台集团公益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各类公益活动,让“茅台”成为一个有着巨大号召力、深度影响力、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符号和品牌,茅台集团决定筹备发起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

首先,成立基金会是茅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立基金会是提升拓展茅台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茅台贡献的必然要求。

第二,成立基金会是茅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通过基金会帮助弱势群体、助力环境保护、助推教育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扶持社区建设等,能够更好地履行大品牌大担当社会责任观和助力企业全面践行ESG理念。

第三,成立基金会是完善茅台公益体系的有效途径,多年来,茅台投入资金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也持续多年助学扶智,在国家层面、官方领域获得较高赞誉,也引领带动了茅台产业链上的伙伴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但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公益领域的共情能力,构建茅台公益生态圈,让更多的机构、群体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

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2023年1月13日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得到贵州省民政厅正式批复,于2023年4月4日,在贵阳孔学堂举办的癸卯年清明感恩大典仪式现场,正式宣布成立。

成立基金会是茅台大力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茅台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的有力之举,也是联动公益资源、打造茅台公益品牌的发展需要,已成为茅台公益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以“人”为核心要素,聚焦“美”,突出“生态美、健康美、文化美”,围绕教育、生态、文化、科技、健康五大领域,打造覆盖学业帮扶、校企合作、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儿童成长、老年健康、体育事业等领域的公益品牌矩阵,发扬茅台“感恩”文化内核价值之美,展示“德以治企、义以生利、信以立世、智以创业、仁以爱人、勇以担当”的新时代茅台形象。

《文保会客厅》嘉宾卓玛才让

2023年是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打基础的阶段,我们得到了贵州省民政厅的关心支持,得到了慈善领域兄弟基金会的大力帮助。这一年来,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稳步推进基金会制度建设、项目管控、流程规范等多方面的工作。

虽然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现在还很年轻,但我们深知基金会运营合法合规的重要性,只有完善健全基金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这一年,我们健全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捐赠项目前中后闭环管理,确保基金会合法合规运营。积极对接省税务局、省民政厅申报基金会免税资格,保障爱心捐赠企业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围绕“教育、生态、科技、文化、健康”五大领域,稳步推进基金会公益项目体系建设。

在健康领域,联合发起成立“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在教育领域,支持新疆100所经济相对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希望工程图书室项目;持续开展“王茅·繁星计划”,为贵州乡村儿童新建及翻新足球场;支持内蒙古、重庆等地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在文化领域,持续开展“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推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积极加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成为联合发起人,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应急救灾方面,第一时间支持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和青海震区抗震救灾工作。

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支持贵州见义勇为等慈善事业发展。

作为资助型公益基金会,我们构建完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机制,做好调研、策划、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确保捐赠资金合理合规合法使用。

“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

持续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套,其中近四成可移动文物需要修复,然而,承担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2000余人,全国各地博物馆都面临着等待修复文物数量众多,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紧缺,资金不足的困境。

基于此,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21年联合发起“汉酱·匠心传承”专项公益基金。

汉酱酒是贵州茅台倾力打造的大单品,“汉酱”的命名,灵感源于“唐蒙献酒,汉武帝称赞甘美之”的历史典故。长期以来,酱香酒公司积极践行茅台“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始终把承担社会责任根植于自身企业文化,持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希望通过打造酱香酒公益品牌,为中国文物保护、传承事业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展现出汉酱酒的传承之美。

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的“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动员全国汉酱酒经销商共同参与,开展可移动文物修复和文保人才培养,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助力文物保护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号召社会各界一起守护文物,保护历史,传承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为保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我们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沉浸式体验和一系列专题讲座等互动性展览方式,溯源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让“文物”走进大众生活,受到当地政府及文保单位的重视与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目前,“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捐赠总额已超过1700万元。其中,“殷墟系列公益项目”一期已经完成了123件(套)青铜器修复工作。同时,配套的青铜器仿制和活化利用项目也在全国进行了巡回展览。项目未来的规划目标,是进一步加强文物本身与公众链接、互动的项目活动及相关机制的创新设计,切实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捐赠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汉酱·匠心传承”还资助了贵州省内的4个公益项目,并且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第一个是遵义海龙屯陈列展示中心提升改造项目,这个项目提高了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展示展陈的水平和档次,丰富了景区文化业态、提升了景区品质,为研学提供了参观交流平台,让公众对海龙屯的历史文化先行认知,大幅度提高公众观感、体验感,对促进海龙屯土司遗址可持续保护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是黔西南州博物馆青铜文物修复项目,这个项目完成了23套青铜文物修复和博物馆临展厅基础环境提升,同时结合修复成果开展青铜文物修复成果展,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汉酱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播中做出的贡献和力量。

黔西南州博物馆青铜文物修复成果展

第三个是铜仁博物馆文物修复项目,目前27件文物的修复工作和环境提升改造工作正在同步进行。

第四个是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展陈提升项目,帮助该陈列馆丰富展陈内容、提升观展体验。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古籍存藏机构,特别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用。2023年,我们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组共同前往山东曲阜实地考察山东孔子博物馆孔府档案修复项目。

孔府档案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它是中国最大家族遗存的、系统地反映一个家族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研究孔氏家族的可靠史料,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和经济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过考察论证,“汉酱·匠心传承”公益基金计划资助260万元,用于9类共353套、4166件档案的修复工作,为孔子博物馆解决财政经费不足、文物亟待修复的难题。

同时,还计划开展针对《孔府档案》内容和修复成果的专题展览,对修复成果和修复技艺面向公众进行展示。希望通过加强对《孔府档案》的保护修复,对其进行更加便利高效的研究利用,让《孔府档案》在新时代展现新的特色价值,为儒家文化的研究注入新活力。

这是企业、社会组织和文博机构三方通过政府推动开展文化公益活动的新方式,是以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为目标,围绕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展览展示等方面建立的新合作机制。

近两年,汉酱品牌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打造“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汇集汉酱酒经销商的爱心,在资助可移动文物修复和人才培养、传承深厚文化底蕴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就像汉酱酒传承古法酿造工艺的隐藏含义“传承的力量”一样,我们将持续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保会客厅》嘉宾卓玛才让

让文物说话

继续参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求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保护文物,修复文物,留住文化的根基,重现历史的光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

2021年我们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结缘,2023年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成立后,借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正式启动的契机,我们积极加入成为联合发起单位,参加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对联盟框架下的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文物展览展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交流、公众宣传等项目进行资助和支持,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力量。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启动仪式

近几年来,茅台深入践行“酒文化极致”精神内涵,不断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酒文化,不断探索中国酒文化根脉,加深酒文化的研究,通过深化“人、文、物、艺、礼、节、史、器、哲”九大系列,构建“茅台美学”体系,打造丰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IP,围绕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福文化、喜文化等元素,赋予产品特定文化内涵,推动茅台文化建设,汲取文化养分,构筑起了独特而丰富的茅台文化。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也将“文化”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积极参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支持文物相关研究和修复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资助考古专业人才培养,共同探索和实践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路径和方法。

接下来,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将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努力,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增强保护意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受损文化遗产得以重现辉煌,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文化瑰宝;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感受亚洲文化魅力,激发文化传承热情,为发扬亚洲文化而努力。

未来,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将始终怀感恩之心、行感恩之举,致力和合共生、共创天下大美,让茅台公益之美焕发新的光芒。

来源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

编辑 刘显玉

二审 徐思雨

三审 李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