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8日电(文/冯创志)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其错误行径令国人再次忆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那段饱含民族伤痛的甲午战争。在此背景下,2025年11月27日,来自佛山南海的冯敏聪先生携家人亲友造访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乡——恩平市。在冯如会馆,冯敏聪一行与恩平县老县长冯炎、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会长冯博赞等人士亲切交流,共同缅怀冯如等历史先贤。谈及孙中山先生,两地冯姓后人相谈甚欢。

年届七旬的冯敏聪向恩平乡亲介绍,其堂伯公冯自由是孙中山时期的重要人物。据资料记载,冯自由原名懋龙,字建华,后改名自由,籍贯广东南海,出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他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报人及历史学家,被尊为国民党的“太史公”。冯敏聪家族与冯自由同出南海高村,传承有序,言谈之中充满对先辈的自豪之情。
冯自由年仅14岁便加入兴中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自称“革命童子”。1900年,他因反对康有为压制言论自由而毅然改名,并在学校公开宣示其追求自由平等的信念。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他受孙中山委派赴香港组建同盟会香港分会,担任书记、《中国日报》记者及分会会长,积极投身革命宣传与组织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冯自由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随政府北迁任稽勋局局长,负责整理革命先烈与功臣事迹。“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遭袁世凯非法逮捕,获释后流亡日本,继续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



冯自由长期活跃于海外华侨社群,曾任华侨联合会会长、中国国民党美洲支部部长等职,通过报刊宣传反清反袁主张,为革命募集大量资金。他远赴美洲、加拿大等地,与洪门致公堂合作,动员华侨支持国内革命。1924年国民党改组,冯自由被任命为临时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他因政策分歧于1925年被开除党籍,此后旅居海外,潜心著述,直至1958年病逝。
冯自由晚年致力于整理革命史料,著有《革命逸史》《华侨革命开国史》《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等重要著作,系统记录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珍贵文献。此外,1898年梁启超与冯镜如等人在横滨创办《清议报》,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为宗旨,宣扬维新救国,虽遭清廷查禁,仍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后因报馆被焚而停刊。
权威评价指出,冯自由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从清末到民国的变革历程,其早期的革命热情与后期的政治选择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复杂性。尽管他晚年与国民党右派有所关联,但其早年为推翻封建专制、追求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努力,仍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冯敏聪家族一向热心家乡公益,每年积极推动传统龙舟赛事。其子留学海外,心系祖国,不久前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创业,续写家国情怀。
当今世界已步入二十一世纪,和平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与稳定。然而,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屡屡干涉中国内政,妄图打“台湾牌”。在此形势下,缅怀冯如等先贤,弘扬其爱国精神,对于筑牢民族脊梁、坚定国家统一信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冯创志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投稿邮箱:Vgong@vip.qq.com
内容转自来源:共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