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些症状别大意!患者家属亲述:心梗会有征兆,5类人群尤其警惕

27岁的小朱刚工作一年,就倒在了宿舍里,等到同事发现送去医院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医生诊断是心梗猝死,得知消息后从老家赶

27岁的小朱刚工作一年,就倒在了宿舍里,等到同事发现送去医院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医生诊断是心梗猝死,得知消息后从老家赶来的父母哭成了泪人。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儿子怎么说没就没了,他还这么年轻,前天还跟他们打过电话,说都挺好的。

36岁的周先生是在一次应酬中出事的,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眼瞅着他从好好吃着饭,开始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捂着胸口疼得不行,两位要好的朋友赶紧开车送他去了医院,所幸送来的及时,诊断也是心梗,紧急放了支架,人得救了。

现如今,突发心梗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多了,这病偏偏来势汹汹,越是年轻人,越没有丝毫防备,可能一发病就是猝死。很多人不明白,这心梗难道真的就一点征兆都没有吗?年轻人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一、心梗真的毫无征兆吗?

心梗虽然发病急剧,但其实并非毫无征兆。前几天刚刷到一视频,一位女性回忆了丈夫在发生心梗前的几大表现,症状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个出现的症状就是牙疼,大概在心梗发生前的两三天,就是牙龈疼痛,当时以为是上火,疼了一天,喝了很多水也不管用,就以为是长智齿,但也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是牙齿的上下左右,四个角落都在疼,不过也都没在意。

第二个出现的症状就是左后背疼,就是左侧后背和肩膀这里有点疼,当时以为是累的,仍旧没放在心上。

第三天,也就是心梗发病的当天早上,患者开始觉得有点胸痛,然后就去医院了,当时先挂的牙科,以为是牙齿的问题,后来又挂的心内科,做心电图,显示是异常的,抽血结果出来后,所有指标都要比正常值高,人直接被送进了CCU,医生就说是心梗,要做支架才行。

这位患者还挺幸运的,幸运在没有继续拖延,觉得胸痛的时候及时去了医院。如果再不当回事儿,可能结果就没这么简单了。谁说心梗没有症状,它在发生前3天就已经给患者提示了,只可惜很多人都不会重视。

再次提醒,心梗发生并非只有胸痛表现,以下不典型症状尤其要警惕。

1. 非特异性疼痛:除了牙疼,还可能出现下颌痛、颈部痛、咽喉痛、左肩痛、后背痛等,疼痛位置不固定,容易被误认为是颈椎病、肩周炎、咽喉炎等常见病。

2.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胆囊炎等消化道疾病,尤其是下壁心梗患者更易出现这类表现。

3. 呼吸道症状:无明显诱因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可能被当作感冒、哮喘发作,实则是心肌缺血导致的肺淤血。

4. 全身不适: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头晕、乏力、出冷汗,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慌、心悸、血压骤降等情况。

这些不典型症状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由于缺乏对心梗的认知,再加上自恃年轻不在意,往往被忽视,一拖再拖,最终错失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二、年轻人发生心梗更凶险!这几类人群尤其注意,早做预防!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45岁以下的青年心梗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年轻人发生心梗的凶险程度更高,猝死率也相对更高。这是因为年轻人的心脏血管没有建立侧支循环,一旦堵塞就可能致命,且年轻人平时身体状况好,对症状警惕性低,延误治疗的概率更大。

以下几类年轻人属于心梗高危人群,需重点防范:

1. 长期熬夜与过度劳累者:熬夜、加班、作息紊乱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诱发血管痉挛,增加猝死风险。

2. 饮食与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暴饮暴食,以及吸烟、过量饮酒,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酒精则会刺激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这些都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3. 有基础疾病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很多年轻人确诊“三高”后,不重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导致血管病变提前发生。

4. 情绪波动大者:长期焦虑、抑郁、压力过大,或突发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引发体内应激激素飙升,导致血管收缩、斑块破裂,诱发心梗。

5. 缺乏运动与肥胖者: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会导致体重超标,增加“三高”风险,同时降低心血管功能储备,使心脏应对负荷的能力下降。

小朱和周先生的经历给出警示:心梗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的血管健康同样需要重视。那些看似突然的猝死,背后往往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需知年轻不是透支健康的资本,守护心脏健康需要从当下做起。

1. 规律作息,拒绝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尽量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周末也不随意打乱生物钟。

2. 调整饮食,清淡均衡: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晚餐不宜过量。

3. 戒烟限酒,远离刺激:坚决戒烟,包括二手烟、三手烟;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最好不饮酒。

4. 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避免久坐。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

5. 劳逸结合,缓解压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透支身体,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遇到情绪波动时,及时调整心态,避免过度激动或抑郁。

6. 定期体检,监测健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指标。若确诊“三高”,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

7. 识别信号,及时就医:牢记心梗的典型症状和不典型表现,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牙痛、肩背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情况,无论症状轻重,都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