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富贵
2025年11月,高市早苗公然暗示,台海如果出事,日本会考虑武力介入,还把台海局势纳入了日本所谓的“存亡危

文 |富贵
2025年11月,高市早苗公然暗示,台海如果出事,日本会考虑武力介入,还把台海局势纳入了日本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这下子中日关系果断降温。中国立马反应,强烈抗议,表示绝不接受日方的挑衅态度,并且采取反制措施。

就在这时,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跳出来劝和,公开表示希望中国“放日本一马”,还说日本已经做出降温行动,把矛盾归咎于美国。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听证会上的公开表态,将本就敏感的台海局势与中日关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边缘。
她在回应 “台海冲突应对预案” 质询时明确暗示,若台海出现 “紧急事态”,日本自卫队将 “基于周边事态法与日美安保条约,考虑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必要应对措施”,更首次将台海局势正式纳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界定的 “存亡危机事态” 范畴 。

这一表述不仅突破了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传统边界,更直接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让持续回暖的中日关系瞬间降至冰点。
自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一系列政治文件中,均明确承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但近年来,随着日本安保政策不断 “松绑”,从修改《和平宪法》解释允许 “集体自卫权”,到将中国定义为 “最大战略挑战”,日方在涉台问题上的立场逐渐出现偏移。

早在 2024 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期间,她就曾多次宣称 “台海安全与日本存亡息息相关”,此次以首相身份公开升级表述,本质上是将竞选期间的激进主张转化为官方政策导向,试图通过渲染 “中国威胁论” 巩固国内右翼支持,同时向美国传递 “协防台海” 的明确信号。
在高市早苗表态后的 48 小时内,中国外交部连续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日本首相的言论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粗暴插手中国内政,实乃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践踏。

此等行径,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此义愤填膺,予以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到底!” 不同于以往的外交抗议,此次中方的反制措施更具针对性与威慑力:首先,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紧急约见日本外务省次官,递交正式抗议照会,要求日方 “立即撤回错误言论,公开澄清立场,消除负面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随即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 “联合战备警巡”,海军 055 型驱逐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空军歼 - 20 战机首次在台东部空域开展常态化巡逻。
一系列行动以 “外交 + 经贸 + 军事” 的组合拳形式,清晰传递出 “中国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的坚定立场。

就在中日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突然以 “区域安全协调者” 的姿态介入调停。11 月 15 日,他在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公开演讲中,罕见对中日争端发表评论,称 “当前东亚局势亟需降温,中方应展现大国气度,对日本的‘善意举措’给予回应,放日本一马”。
他进一步表示,“日本近期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传递缓和信号,包括推迟美日联合军演、暂缓对台军售相关讨论,中方不应固守历史仇恨,将当前矛盾归咎于美国的战略挑唆”。
这番表态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 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学界,均认为黄循财的言论严重脱离事实,误判了事件的本质。

根据日本共同社披露的内部文件,高市早苗政府在发表涉台言论后,虽暂缓了原定于 11 月底的美日 “利剑” 联合军演,但并未取消军演计划,仅将时间调整至 12 月中旬,且参演兵力与演练科目未做任何缩减。
日方从未就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向中方道歉或撤回,反而在日本国会答辩中多次强调 “言论符合日本国家安全利益,中方应尊重日本的战略判断”。这种 “表面缓和、实质强硬” 的态度,显然与黄循财口中的 “善意举措” 相去甚远。
黄循财竟将矛盾归咎于 “中国放不下历史仇恨”,此言论堪称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误读,尽显其对历史真相的无知与对国际关系的短视。中国政府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始终坚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的原则,既正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也积极推动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持续突破 3000 亿美元,人员往来规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从未因历史问题否定中日合作的必要性。但 “以史为鉴” 不等于 “遗忘历史”,更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日方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战底线。
在此次事件中,美国政府的态度始终保持 “模糊中立”—— 既未公开支持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也未谴责日方的挑衅行为,仅在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这种 “隔岸观火” 的姿态,虽符合美国 “以日制华” 的战略逻辑,但并未直接挑唆日方发表激进言论。黄循财将责任过于美国,此举实质上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扩张这一核心问题的刻意回避。

黄循财的不当表态,实则映射出新加坡于大国博弈间谋求 “平衡” 的复杂心境。作为东南亚小国,新加坡长期奉行 “战略生存” 原则,既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又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试图在中美之间维持 “等距离外交”。
此次介入中日争端,新加坡或许希望通过 “劝和” 展现自身的区域影响力,同时避免中日冲突升级影响东南亚经济稳定。但问题在于,新加坡的调解忽视了 “主权问题不容妥协” 的核心前提 —— 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日本以 “存亡危机事态” 为由介入台海,本身就是对国际法的践踏,中方的反制是维护主权的正当行为,不存在 “放一马” 的余地。这种脱离主权原则的 “和稀泥”,不仅无法化解矛盾,反而可能因混淆是非助长日方的挑衅气焰。

从国际社会的反馈观之,绝大多数国家于此次事件所秉持的立场清晰明朗。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中国 “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当举措”,指出 “日本的行为破坏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违背了战后国际秩序”。
东盟各国虽未公开表态,但在内部会议中强调 “应尊重各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地区事务”;种种反应昭示,“一个中国”原则乃国际社会之普遍共识。日方公然挑衅,与国际主流民意相悖,着实不得人心。

结语在这场由高市早苗言论引发的危机中,各方的博弈不仅关乎中日两国的双边关系,更深刻影响着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只有基于客观事实、尊重主权原则的调解,才能真正有助于局势的降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参考:新加坡多管闲事,称高市早苗已拿出降温行动,还劝中国放下成见——新浪财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