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浙江象山影视城,比往常多了几分热闹、祥和、喜庆的气氛。当悠扬的越剧唱腔穿透影视城内的青砖黛瓦,200多位身着传统戏服的越剧爱好者缓缓列队,在游客的惊叹声中,一个巨型“76”字样逐渐成型,这场以非遗为笔、以热爱为墨的国庆献礼,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豪感。

2025年10月拍摄于浙江宁波象山。


清晨的阳光洒在象山影视城的复古建筑城池上,原本打卡影视取景地的游客们,被一阵清亮的越剧唱腔所吸引。循声望去,只见身着水袖罗裙、头戴点翠头冠的演员们已整齐列队,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十八相送” 到《红楼梦》的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段段脍炙人口的越剧选段轮番上演。


随着伴奏渐入,演员们默契走位,200人的队伍缓缓形成队型。当“76”两个数字清晰地呈现在象山影视城视雕广场时,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时刻,有的甚至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传统戏曲的魅力与国庆的喜庆氛围在此刻完美交融。

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笑着表示:“第一次在国庆看到这么特别的越剧表演,既好看又有意义,感觉回到了小时候过节的场景,非遗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

这场 “国潮非遗庆国庆” 活动,背后藏着无数人的用心。据活动组织者介绍,参与演出的200多位越剧爱好者,最小的只有 7岁,最大的已年过七旬,他们中有专业演员,也有业余票友,为了这场演出,大家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练。
“我们想通过越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为祖国76华诞送上祝福。越剧是浙江的非遗瑰宝,‘76’是祖国的生日印记,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是传承文化,也是表达我们普通人的爱国心。” 组织者说道。

在象山影视城,这样的文化碰撞并非偶然。作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活化传播。此次邀请越剧爱好者打造国庆专场,不仅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非遗魅力,更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 “打开方式”。
“很多游客看完表演后,会主动问我们越剧的历史、唱腔特点,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学习渠道,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效果。” 影城工作人员表示。


当传统戏曲遇上国庆盛典,当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文化传承的新可能。200多人摆出的“76”阵型,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是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生动写照,它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走进景区、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文化力量。


正如一位老票友在演出结束后所说:“我们唱了一辈子越剧,以前总担心年轻人不爱听,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喜欢,还能用它来庆祝国庆,心里特别骄傲。只要有人听、有人学,咱们的非遗就永远有生命力。”
这个国庆,不妨走进身边的文化场景,感受非遗与家国情怀的碰撞。或许你会发现,那些穿越千年的传统艺术,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诉说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