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潘汉年的哥哥,特殊时期被关入秦城监狱,79岁受迫害去世

悟空谈历史 2024-05-12 09:16:49

潘汉年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时期,他长期活跃在白区,从事隐蔽战线方面的工作,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等职务,在我党的领导下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可惜的是,1955年,潘汉年受到错误审查,长期被关押。1970年,潘汉年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开除了党籍。1977年,潘汉年在湖南长沙因病去世,享年71岁。在潘汉年去世后五年,也就是1982年,中央为他恢复了一切名誉,并恢复了党籍,这位革命的功臣,也得到了应有的缅怀。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潘汉年的哥哥,他的名字叫潘梓年。革命时期,潘梓年长期致力于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工作,是我党在文化、新闻以及理论战线的领导人之一。那么,潘梓年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潘梓年出生于1893年,江苏省宜兴县归径乡陆平村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时期,潘梓年主要在祖父开办的私塾读书,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伴随着读书的增多,潘梓年开始向往新式思想,1911年,他陆续前往上海大同书院和龙门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潘梓年返回家乡任教。

1920年,潘梓年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他前往直隶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在教书过程中,潘梓年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也渴望国家强大起来,并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6年,潘梓年弃文从武,前往广东,参加了北伐,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当时恰好是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潘梓年也坚定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7年,潘梓年成为一名党员。入党之后,潘梓年活跃在上海,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宣传我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秘密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同时,潘梓年也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用手中的如椽大笔撰写理论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3年,潘梓年不幸被反动派逮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了组织的秘密。1937年6月,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潘梓年经过组织营救恢复了自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潘梓年担任了《新华日报社》社长,他也陆续前往武汉以及重庆等城市,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为扩大统一战线、促进两党第二次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潘梓年进入城工部(统战部的前身)工作,他撰写了大量宣传解放区的文章,系统地报道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扩大了解放区的影响,争取了一批爱国人士的帮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潘梓年前往中国科学院工作,负责筹建了社会科学部和哲学研究所,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以及哲学理论研究,是我党文化、新闻、理论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并为推动哲学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潘梓年也受到了冲击,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并被关入秦城监狱。那段时期,潘梓年一身正气,坚贞不屈,勇敢地与造反派作斗争,拒绝一切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实之词。造反派对潘梓年无可奈何,只能不断迫害他,1972年,潘梓年在狱中受迫害去世,终年79岁。

0 阅读:339

悟空谈历史

简介:带你看沧海桑田、如梦似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