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节节高”,在浦江人的生活里,糕是节庆时分不可或缺的美食。而在檀溪,每逢集市时节,做糕点更是一项延续多年的传统。

秋天的檀溪,仿佛整个镇子都浸润在桂花的芬芳里。路边的桂花树随着秋风摇曳,浓郁的甜香袭人,把每一个路过的行人都裹满香味。也正是在这个季节,在檀溪会制作一种不太一样的糕点——桂花糕。
寺前村的陈玲灵,做得一手地道的桂花糕,我们去拜访她时,她正俯身在制作台前面,摇晃着网筛,仔细筛拣着前一天采摘的桂花。为了让我们体验完整的制作过程,她挎上竹篮,带我们走到田间里,从摘桂花开始体验制作桂花糕。桂花树的枝桠间缀满了一簇簇圆润的小花,轻轻一碰,便簌簌落满掌心。

望着满树繁星般的桂花,陈玲灵想起“摇桂花”的热闹场景:选一株花开得茂盛密集的树,在树下铺开床单或宽布,抓紧树干用力一摇,霎时间,桂花像秋雨一样飘飘落下,落了人满头满衣,也落满了树下的布。随着落下的桂花弥漫开的,是浓郁的甜香,仿佛整个人都被桂花的气息包裹,久久不散。
采摘回来的桂花都会带着短短的花梗,需用筛网轻轻摇晃筛去。筛动间,小小的桂花相互碰撞,制作台周围香气缭绕,连空气都变得甜蜜。

桂花糕的制作看起来很简单,却十分考验手艺。先在模具底部撒些桂花,再将预备好的粘米粉铺满木格,用尺子刮去多余部分,盖上蒸垫、扣紧底托,然后翻转模具,用小木槌敲击各个角落脱模,就能得到一整盘整齐漂亮的桂花糕。

与传统的圆形桂花糕不同,陈玲灵现在做的桂花糕,更贴合当下人的喜好:不爱太甜,便只撒桂花不加蜜;小朋友喜欢可爱的,就换上造型可爱的模具;如果觉得白色单调,就用红糖、玉米粉、紫薯调出红、黄、紫三色……桂花糕的外形在时光中悄然变化,但它所承载的那份团圆与甜蜜,却始终如一。

在浦江人的心中,逢年过节,一盘热气腾腾的桂花糕是餐桌上的点睛之笔;家里来了客人,亲手制作一盘桂花糕,更是诚意满满的款待。于是,这门手艺,这盘糕,最终都化作了一份沉甸甸的、甜蜜的乡情与惦念。

一口香甜软糯的桂花糕,唤醒了我们关于秋天的全部记忆——是与伙伴一起摇桂花树的快乐,是和家人闲坐桂花树下的温馨,也是远方来客时的喜悦相迎。这门传统手艺给每个人留下的是不一样的记忆,而它也借由这些记忆,在时光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