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沈理
分类丨职场方法论
沈理职谈原创作品

上周参加大学同学毕业的周年聚会,我目睹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坐在我旁边的室友,一身名牌衣服,高档手表,名片上印着某跨国公司的总监头衔,引来一片赞叹。“还是你稳啊,混得最好!”大家纷纷举杯。
酒过三巡,话题开始活跃。有人说起自己创业踩过的坑,有人分享转型做自媒体的经历,还有人聊起在国外开拓市场的见闻。轮到室友时,他清了清嗓子,熟练地讲起公司的最新战略、某个项目的执行细节。
突然,餐桌上安静了。
我清楚地看到,他脸上掠过一丝慌乱——那一刻他意识到,除了公司那点事,他竟无话可说。那些精心准备的职场话术,在真实的人生经历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勉强笑了笑,端起酒杯掩饰尴尬,而那句“还是你稳”的称赞,此刻听起来格外刺耳。
这就是我想说的:上班久了才知道,一个上班族最大的悲哀,就是有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资。
这份工资,外表华丽,在社交场合为你赢得尊重和羡慕。可没多少人知道,华丽的外表现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空洞,一种在舒适中慢慢失能的恐慌。
今天,我想聊聊职场人这份“体面”背后的困境。这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许多职场人正在经历的、沉默的危机,如何破局,希望能有感悟。
第一、人到中年,当你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时候,你会慌吗?我身边有很多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任职的朋友,大部分也都四十多岁了,平时西装笔挺,言谈间保持着职业经理人的从容,但他们眼神里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焦虑:因为很多人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一旦失业,除了继续找一个和之前差不多‘体面’的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了。那些小公司嫌他们贵,觉得用不起;大公司同级别的坑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好像只有放在原来的体系里才值钱。
这个现象,你熟悉吗?当你在公司里边光鲜亮丽的被别人叫各种“总,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一旦离开这平台,你还拥有什么?
有人可能说,都做到“老总”的级别了,人脉资源,职业技能,哪个拿不出手?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乐观了,因为在你浑然不觉中,所谓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岗位,正在一寸寸地固化你的身形,磨灭了你在旷野中求生的本能。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除非是体制内的工作,你又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以外,企业单位里边所谓的“稳定而体面”真的是一柄双刃剑,离开这个岗位,你甚至不如社会上那种不断折腾自己的人生活的开心,谋生路子更多。

说起这个,我们必须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现代企业精密分工的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个性消失和重组的过程”。它不需要一个完整的、能独立思考的人,它更需要一颗颗标准、精准、即插即用的“螺丝钉”。
你的“体面工资”,正是对你扮演好这颗“高级螺丝钉”的酬劳。
我的经验是,很多人在一个岗位上待了五到八年,就会进入一种“熟练的无能”状态。你对部门流程、公司政治、领导喜好了如指掌,处理手头工作驾轻就熟。你觉得自己很“专业”,但这种专业,往往是一种高度特化的、依赖于当前平台的“伪专业”。
这种情况会带来两个结果:
1、你的技能被固话了。你不再为一个完整的价值负责,只为一个环节的KPI负责。一个在市场部做了十年品牌公关的人,可能早已不会写一句有销售力的文案,他的核心能力变成了管理供应商和做漂亮的PPT。一个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维护某个模块的程序员,一旦离开那个庞大的技术架构,可能连一个完整的简易应用都搭建不起来。
2、你的“时薪”可能远低于你的想象。这是一个非常扎心但必须自己算清楚的账。请你把那份“体面”的年薪,除以你全年为工作付出的总小时数——这包括通勤、无意义的加班、周末的随时待命、以及下班后仍无法停止的精神内耗。算出来的那个数字,才是你出卖自己时间和生命的真实单价,算完这笔账,很多人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体面”背后,是一种极其廉价的绑定销售。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我也在一家待遇优厚的公司,有一天为了一个领导“务虚”的汇报PPT,整个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我看着镜中那个憔悴、麻木的自己,脑子里冒出一个声音:“我这辈子最黄金的时光,就消耗在这些东西上吗?”那个瞬间的恐慌,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我的看法是: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这家公司有饭吃,而是你一身本事,走到任何地方都有饭吃。当你发现你的“专业”无法脱离平台为你背书时,危机就真正来临了,这就是我的肺腑之言,希望各位同仁能真正的听进去。另一方面,这份稳定而体面的收入,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然灭绝你人生的其他所有可能性。
它为你构建了一个极其精致的“框架”。房贷、车贷、子女的教育费、习惯了的生活品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那条每月准时到账的工资。你并非没有看到外界的风云变幻,也并非对其他的道路毫无心动,但你不敢动。
因为“体面”的代价太高了,但在体系的照顾下太久,已经失去了在野外独自觅食的爪牙。问题是不在于失去上一份工作,而在于失去了除了继续寻找下一份同质化工作之外的所有能力与勇气。

聊完了沉重的现状,我们必须谈谈出路。毕竟,揭露问题不是为了渲染焦虑,而是为了寻求出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绝不鼓励任何人因为这篇文章就冲动地裸辞,那是不成熟的豪赌。在我看来,更务实、更高级的活法,是学会在“稳定二体面”的同时,为自己“寻找出路”。我有几个建议:
1、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稳定而体面”
请在你的脑海里,亲手把“稳定=公司”这个想法去掉。真正的稳定,是你可持续的赚钱能力。是你今天离开任何平台,都能靠自己组合技能,体面生存下去的底气。把你的安全感,从那个看似坚固的公司平台,转移到你自身不断迭代、日益强大的能力上。
2、一定找到自己的副业
我强烈建议你,在做好主业的同时,一定要秘密地、持续地开发和运营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其他收入途径:
它可以是一个为你创收的副业。不只为钱,更是为了让你保持与真实市场需求的触感,测试你的技能在市场中的真实定价。
它可以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锻炼你的内容创作、用户连接和产品化能力。
它可以是一个你真心热爱并能做到极致的兴趣。把它钻研到能开班授课、能接单的水平。
我的经验是,这个“出路”是你对抗风险最有力的护城河。它让你在精神上始终保持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从容。当你的同事在为老板的一个眼神而忐忑不安时,你内心是平静的,因为你知道,你的世界不止于此。
3、把自己的精力重新进行分配
你的精力,是你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产,不要把下班后疲惫不堪的所有时间,都耗费在短视频和各种碎片化无效的刷电子设备上。每天,哪怕抽出30分钟,投入到你的“出路”上,或者学习一项与你主业无关但未来可能有用的技能上。这一点点“不平衡”的投入,经年累月,会为你撬开一扇全新的大门。后话:
说到底,我们批判“稳定而体面的工资”,并非否定努力工作的价值,而是要对那种用金钱购买我们人生可能性,用安逸麻痹我们生存本能的陷阱,保持一份清醒。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在一家公司爬得多高,而在于你始终保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愿你在体面的表象之下,依然保留着那份不安分的野性,那份随时可以重新出发的勇气。
世界很大,活法很多。别让你那“稳定体面”的工资,成为你看世界的唯一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