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非遗长壶茶艺 集训七天成秀——创新为楫,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非遗”长壶茶艺 集训七天成秀 风景这里独好党和国家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

“非遗”长壶茶艺 集训七天成秀 风景这里独好

党和国家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作出了明确部署。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雕塑专委会积极贯彻执行,该专委会秘书长张卫(下图右)日前做了介绍。

张秘书长快人快语:中华文化多元经典,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主要体现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时代价值。专委会在促进会的指导和四川省文化馆、“川味中国”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为己任,以“活动+教培+文创”的方式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她介绍了专委会成立以来坚持“以创新为楫,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的概况。四年前应时成立的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雕塑专委会,旨在推广传承中国传统面塑等艺术,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传递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近几年,专委会组织开展了面塑综合艺术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助阵“世乒赛”等系列活动。接下来,她侧重介绍了茶道茶艺传播传承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并取得的初步成绩。

茶文化屡进校园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如何弘扬焕发生命活力?中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说过:弘扬传统是在新时代土壤中的一次“接着讲”,且“接着讲”比“照着讲”更能延续文化命脉。因为,创新能让传统魅力穿越代际隔阂,实现“活态”传承。因此,专委会搭建沟通桥梁,组织成都市首批熊猫小卫士志愿者团队,携手中国管理科研院教育创新研究所四川艺教中心,于今年“五一”期间推出首期“熊猫小卫士茶艺礼学”活动,“以器载道、以艺载道、以礼行道”贯穿教学全过程并一一呈现,让小志愿者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今年3月茶文化艺术公益普及班在四川省文化馆开班、6月20日首期熊猫茶馆·茶香四溢主题集市在省文化宫(南区)举行、“东方墨雅艺术团”茶文化艺术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成都理工大学宣传推广茶文化……众多家长和嘉宾赞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让孩子受到美育教育,还让娃娃们接受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太好了!”

长嘴壶茶艺表演

长嘴壶茶艺是中国茶艺的奇葩,长嘴壶茶艺表演是项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是我国茶道的一环、茶文化的一部分,以其长壶、高难度动作、行云流水般的身法与精准的注水技巧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的动态画面,激发起对茶文化的好奇心、探索欲,降低了接触茶文化的门槛,观众因表演而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为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专委会于去年4—8月,先后组织多次茶文化艺术表演活动,走进社区、文化馆、蒙顶山、新都区和泰国公立学校,80组家庭和近400名小学生参加;今年6月2日,首个茶文化主题的“璀璨中国国际艺术交流茶文化艺术展演”圆满收官;以及少儿茶艺比赛,茶文化巧妙融入少儿教育,如春雨润物般在孩子们心中播撒茶文化种子,让他们在温润细无声中受到熏陶与滋养。

长壶技艺涌新秀

李莉,1998年拜师四川蒙山派成先勤门下学长嘴壶艺,从最初的续水到如今发展为有大唐文化底蕴的“长嘴壶功”,坚持传承与创新22年,先后荣获“中国首批高级茶艺师”等称号。2006年她被引进西安,其长嘴壶茶艺入选西安“非遗”名录,成为西安“非遗”长嘴壶茶艺传承人。近年李莉应邀赴川开展茶艺培训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茶艺新秀。

她认为,长嘴壶茶艺无论习练与表演,都要精彩好看有美感,务必守正创新,所以新创了一套具有西安风采的新式长嘴壶艺:以导引术为参考,融入国学精髓,结合中医经络学,在原传统“十八式”技艺体系的基础上重构,再融合太极、瑜伽、武术、街舞等,集艺术美感、强身修心于一体,一动一静中散发着历史的光芒与现代养生精神。

她说,长嘴壶茶艺精彩的动作背后,是对精准、专注、控制力的极致要求,在动态中展现出身与壶的和谐、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人与水的默契,以及在惊险动作中保持内在定力与心静,是对茶道中“和”与“静”的诠释。近期开办的首期“非遗”长嘴铜壶茶艺传承班学习的壶艺,动作刚柔并济,适合全龄习练。

李莉老师的教学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传统训练周期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基本功+表演技能),她实施7天高强度集训。

今年7月20日在四川省文化馆集训的首批学员,其中:一位中年幼儿园园长、其余都是大学生。由于老师倾情教学、耐心指导,学员刻苦、用心、有序、废寝忘餐的习练,从不懂到认知、从生疏到娴熟,举手投足、一招一式精准,融合身法、呼吸与壶艺,从零基础到流畅完成全套动作,仅七天就熟练掌握了长嘴壶茶艺的基本要领及相关文化知识,且都惊艳亮相文化馆舞台,全员顺利通过考核,领导、老师、学员三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