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无人托举,你才百无禁忌,不被定义,是自由最高的定义

文|幸福娃无人托举,你才百无禁忌,不被定义,是自由最高的定义。这话听着似有些悖逆,我们总以为自由是拥有什么,是挣脱什么,

文|幸福娃

无人托举,你才百无禁忌,不被定义,是自由最高的定义。

这话听着似有些悖逆,我们总以为自由是拥有什么,是挣脱什么,是抵达某个无拘无束的彼岸。

可细想来,真正的自由,或许恰是从“拥有”与“挣脱”这两桩事中解脱出来。

我们自幼便被种种“托举”扶持着、塑造着。父母的期望,是温热的掌心;师长的教诲,是坚定的臂膀;世俗的眼光,是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支撑。

我们倚靠着这些,学着走路,学着言说,学着成为一个“像样”的人。这托举,原是善意,是庇护,是让我们在稚嫩时免于颠簸的温情。

然而,这托举,久而久之,便成了形状。它暗暗地圈定了我们步履的边界,甚而描画了我们梦想的轮廓。

我们在这圈定的方圆内求索,盼着更高的分数,更体面的前程,更符合众人期许的活法。

我们奋力地去够那些被托举者们认为“好”的果子,以为那便是自己的渴望了。

这时的我们,像极了一件被精心雕琢的器物,工艺上乘,纹饰华美,博得满堂喝彩,唯独失了自己的声音。

所以,那“无人托举”的境地,乍看是凄惶了,是失了依傍,四顾茫然。

但唯在这空旷与寂静里,那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声音,才会从心底极深极远处,微微地透露出来。

它不再被外界的喧嚷所淹没。你不再需要为了迎合那托举的力道,而扭曲自己的枝干,是向东伸,还是向西展,全凭你内在生命力的指引。

这便是“百无禁忌”的真义了。它不是放浪形骸,无所不为,而是心灵不再盲从于外界的规训与暗示。

你的好恶,你的取舍,你的爱憎,皆发自你的本心,如泉自涌,如树自生。你终于开始为你自己的生命,负起全副的责任。

再说那“不被定义”。人活在世,总被种种名目所定义着。是谁的子女,是谁的伴侣,从事何种职业,拥有多少资财……

这些标签,如同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匣子,我们将自己安置进去,求一个安稳,求一个归属。

旁人也靠着这些匣子来辨认我们,说,“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可这真的是“你”么?这些定义,如同戏台上的行头,穿得久了,竟仿佛与皮肉长在一处。

我们说着角色里的台词,做着角色里的事情,渐渐忘了那戏服底下,原本是怎样的面目。

我们惧怕摘下那些标签,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要面对一个最根本的惶惑——“我”究竟是谁?

真正的自由,便从这惶惑开始。当你敢于撕去那些标签,当你不再汲汲于寻求一个“匣子”来安放自己,当你坦然地对世界说“我不是什么”,那一刻,你才真正走近了“我是什么”的门口。

这“不被定义”,不是虚无,不是否定一切,而是不肯让僵死的名目,囚禁了活泼泼的生命。

它是一种开放的、生长的姿态,如同溪流,你无法说它是方是圆,它只是流淌,永是新鲜。

古人云:“君子不器。”苏东坡先生亦曾感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说的都是这般道理。

人若成了个“器皿”,便有了固定的用途,便被定义了;人若终日“营营”,便是心为形役,便是在种种“托举”与框架里,丢失了主宰自我的权能。

这般自由,初得时,是带着些清冷与孤寂的。再无借口可寻,无人可怨,前程浩浩,后路茫茫,天地间只你一人。

但这孤寂,正是自由的代价,也是自由的华彩。它逼着你变得坚韧,变得完整,变得勇于独自面对生命的全部风雨与晴光。

这无托举、无定义的自由,说来也不过是一句老话:认识你自己。而后,勇敢地成为你自己。

这路上,或许无人喝彩,但你行走的每一步,都踏在属于自己的节拍上。这生命,或许不够“标准”,但它舒展的每一片枝叶,都沐浴着最真实的阳光。

这,或许便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了——在空旷中见丰富,在寂静中听回响,在无依无凭中,活出那个顶天立地的“我”来。

此心归处,即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