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边AI狂卷,一边医保断交:今年最扎心的真相,戳中每个人的软肋

早上七点,李明用AI查了最优上班路线,避开三个堵点。中午他用AI写了份活动方案,省下两小时。晚上回家,妻子说老家来电话,

早上七点,李明用AI查了最优上班路线,避开三个堵点。中午他用AI写了份活动方案,省下两小时。晚上回家,妻子说老家来电话,新农合又涨到400一人,今年不打算交了。

这是2025年普通人家最寻常的一天。

AI确实帮了大忙

在科技园上班的王静算过账:AI助手每月帮她省下30小时工作量。她同事用AI给孩子辅导作业,省了家教钱。小区里张大爷的AI健康管家,每天提醒他测血压,数据直接传到社区医院。

新能源汽车现在充一次电能跑一周。的哥刘师傅说,充电桩多了,午休时充二十分钟,下午又能接单。

但科技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带来新的烦恼。

普通人的三座大山

住房:应届生小陈在市中心合租个单间,月租二千二,占工资一半。房东刚发消息,下季度要涨到二千四。

医疗:村里老周去年没交医保,今年查出胃癌。手术花了八万,全部自费。他儿子在工地干活,现在到处借钱。

就业:某互联网公司裁员,三十五岁的项目经理去送外卖。他说:“AI能做报表能写代码,但总得有人送餐吧。”

科技与现实的碰撞

年轻人用AI写周报,转头就去刷招聘网站。长辈们用智能手机挂号,却总要点七八次才能成功。新能源车主在老旧小区住,要从五楼拉电线下来充电。

上个月,深圳地铁口两个摩的司机为抢客打架。其中一个说,原来在厂里干活,机器换人后只能来拉活。

出路在哪里

最近有些新变化:

· 几个城市开始试点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是市价七折

· 县医院和市里三甲医院开通远程会诊

· 职业培训学校开设AI应用班,教怎么和AI协作工作

科技在往前跑,生活也要继续。就像李明说的,AI能帮他写报告,但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还得自己挣。

你在用AI帮忙吗?每个月要交多少社保?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