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沐风
编辑|时楠
近日,理想汽车李想宣布,将发布AI眼镜、AI音响,市场预期价格可能在2000元以内;
几乎同时,贾跃亭个人IP公司,悄悄上架了799元的法拉第未来夹克,169元的不锈钢保温杯,两个单品合计卖出了约800件。
事实上,不止上面两位,近年来,车企老板们都卷疯了,纷纷搞起了副业:
蔚来李斌卖手机,吉利李书福放卫星,比亚迪王传福产芯片,何小鹏更是上天入地,一边搞飞行汽车,一边搞人形机器人......
显然,大伙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了:
高端副业,做机器人、飞行汽车,赌“下一个万亿赛道”。
中端副业,做AI眼镜、手机,抢下一个流量入口。
低端副业,卖保温杯、夹克,割粉丝韭菜.....
那么,车企老板们,为什么都“不务正业”呢?这背后是新能源车企增速放缓、流量争夺白热化的行业现实,还是生态转型的大势所趋?
01李想造生态的算盘我们先看中端玩家李想。
11月25日晚,他高调宣布杀入智能穿戴领域。但他这次可不是一时兴起。根据李想自己透露,这副AI眼镜,理想汽车憋了一年多了。
早在2024年秋季,管理层就开始研讨可行性,到了今年6月,理想直接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名字很唬人——穿戴机器人,专职负责软硬件开发。
李想的野心,不是卖一副眼镜那么简单。他把这款眼镜,定义为理想汽车最好的人工智能附件。
这背后的算盘是,用AI打通“人-车-家”三个场景。车里,你有车机;家里,他规划了AI智能音箱;那你走在路上呢?AI眼镜,就是补上路上这个缺口。
这套车机+可穿戴的联动,是李想想打造的护城河。
业内分析,这眼镜就是用来深度绑定理想车主的:开车前,语音唤醒AI,远程开空调;开车时,AR显示导航路线;停车后,在户外徒步,实现免手持的信息交互。
这副眼镜的技术含量也不低,它深度绑定了理想自研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大模型架构MindVLA,搭载了自家大模型MindGPT、恒玄BES2800芯片、索尼摄像头,还有消息说会接入蚂蚁gPass来实现支付。
李想选择这个拐点杀入很鸡贼,他赌的是生态与生态的竞争。理想正从造好一辆车,迈向打造一个AI生活操作系统。
根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07%。李想避开了和Meta、苹果、华为这些消费电子厂商在娱乐、社交上的正面竞争,转而深耕高价值、高粘性的出行关联场景。
02贾跃亭“卖货还债”如果说李想是在赌未来,那贾跃亭就是在还旧账。
他的“成长吧!奋斗者”的店铺,悄悄上架了法拉第未来(FF)的周边。
一件印着FF标志的夹克卖799元,一个不锈钢保温杯卖169元。这个价格,在周边里算昂贵的了。
但梦想是无价的,夹克卖了约300件,保温杯卖了约500件。

这背后是,贾跃亭在2024年10月,宣布成立的全球IP商业化公司。他自己作为创始IP,承诺未来收益的50%用于注资FF,50%用于清偿国内债务。
靠带货还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罗永浩。但贾跃亭也能上演“真还传”吗?
我们算笔账:一件夹克717元(券后价),卖300件,总销售额21万。一个杯子169元,卖500件,总销售额8万多,加起来30万左右。
这点钱,别说还债了,给FF续命都不够。
根据FF的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性亏损约4810万美元,期末现金余额,只剩1326.1万美元。
所以,贾跃亭卖货,卖的不是货,而是一个信号。
他试图通过个人IP商业化,来重建市场信心,同时给FF筹集资金。正如他所言:还债回国是我后半生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但要早日回国,仅靠卖衣服,显然不够。他还是得靠FF在产品交付和盈利能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03车企副业众生相:上天、入地、开餐厅李想和贾跃亭,只是车企副业的缩影。事实上,车圈大佬们,早就卷疯了。
高端的一波在玩上天入地,赌下一个时代,这是技术狂人的战场。
何小鹏是其中的激进派。他一边搞人形机器人IRON,一边搞飞行汽车。他的陆地航母飞行器,已经试产下线,订单超7000台。何小鹏管这叫物理AI,他赌的是立体交通网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特斯拉的马斯克,作为先驱,正推进Robotaxi、Optimus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原型。广汽、长安、奇瑞也都在三线并行,加速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
这帮高端玩家,玩的是融合智能产业。他们认为,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器,在三电、芯片、算法上,都是技术同源的。研发智能汽车,顺带研发机器人,能加速创新技术的落地。
另一波务实派,则在玩跨界打劫,抢生态入口。
比如吉利的李书福,在放卫星。他搞的吉利星座01组,已经发射升空,要服务于智能联网汽车。同时,他也下场搞手机,这被视为吉利为了应对蔚小理的被动之举。
而比亚迪的王传福,更是闷声发大财。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手机ODM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小米、OPPO、vivo,都找它代工。同时,它研制的IGBT芯片,还打破了国外垄断。
更硬核的是奇瑞。它2007年就并购了芜湖造船厂,现在,连海军综合调查船都是它造的。同时,它还涉猎航空发动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波国外豪华品牌,成立了线下餐饮店,大搞品牌营销。但他们本质上,和贾跃亭如出一辙,都是割粉丝韭菜。
比如奔驰曾在北京三里屯、上海外滩、成都太古里开Mercedes me餐厅,格调拉满了,价格也贵的一批,牛排一份1998元,北京、成都、上海几家店都陆续倒闭了。
宝马则在4S店楼上,开美式机车复古风餐厅,人均不到150元;捷尼赛斯在上海香港广场开餐厅,只在晚上营业,套餐588元/位,据说生意比车还好......
04结语车企搞副业,或许是大势所趋。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被打破,车企不再是整车制造商,它们要向出行服务商、生态运营商转型。
但转型的方向和趋势,却是天差地别。李想、何小鹏们是在烧钱,赌物理AI和全场景生态的未来。贾跃是在卖货,赌个人IP还能收割多少情怀。
这可能就是车企老板们,最真实的差距。